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文典故教学研究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dy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中存在着不少典故。典故虽然加大了理解和鉴赏古诗文的难度,但一旦透彻地理解典故,不仅可以促进古诗文的教学,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古诗文典故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都没有对古诗文典故教学作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所以古诗文典故教学没有一套规范的教学理论指导,且目前对中学古诗文典故研究还停留在人教版本。部编版教材刚刚投入使用,对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典故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笔者对典故教学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这部分包括研究缘起、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文献综述。在研究缘起中,笔者从文化传承与理解、降低古诗文理解难度和解答高考相关题目三个方面论述古诗文典故教学的必要性,在文献综述中详细介绍了相关研究情况。第二章第一节对“典故”“典源”“用典”进行概念界定,并对“用典”进行详细说明;第二节对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中的典故及其教学意义进行研究。首先分析部编版教材古诗文选篇的变化,再对教材中的典源和典故的用典方式进行概括和分类;第三节从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挥典故的德育作用三个方面分析古诗文典故的教学意义。第三章调查分析典故教学现状并对典故教学存在的问题归因。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高中典故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典故教学中教师存在易混淆典故概念、典故内涵挖掘不深、忽视典故教学意义的问题;学生存在对典故认识不当、典故学习困难、过度依靠课堂的问题。在分析现状后对典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第四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并设计教学。教师方面从“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和“掌握方法,发挥引路人作用”两大方面论述策略。其下又细分六个方面详细论述相关策略。学生方面从“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典故”“利用课堂资源,理解典故内涵”“提高自主学习典故能力”三个方面论述策略。本章最后利用策略中所提到的故事串联法设计古诗文典故教学。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不同流延工艺指标对聚乙烯醇光学膜拉伸性能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模唇口开度、模头温度和压力对聚乙烯醇光学薄膜拉伸倍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流延工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和复杂度都高于初中,因此通过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抽象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篇文章通过分析数形结合的概念,探讨了将数形结合方法应
城市能源规划是引导城市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转型的顶层设计文件。结合城市能源规划研究和编制的实际复杂情况,自主设计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能源规划前期研究方法体系,为城市能源规划工作提供实用指导与参考。梳理了规划前期研究的4个阶段,提出能源供需形势情景量化分析的“6步骤”,提出基于约束条件分析、趋势预测分析和专家研判分析的转型潜力“3Y”分析法。最后基于S市的能源发展历史成效与未来形势,使用提出的方
<正>滔滔红水河依然风姿绰约,沿线哺育的城镇和百姓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长"大扮靓了,乡村富裕"变脸"了;农村过上了城里的生活,农民变成了市民。建市十年来,河池市在人居环境、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大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硕果累累。注入"生态民族文化"新活力河池市围绕打造"生态民族文化名城"的目标,全面开展城乡新貌新风工程,加快
期刊
<正>家用电器(指寿型)的寿命T服从负指数分布。一、系统可靠性综合家用电器由n个部件构成,各部件寿命均服从指寿型分布,即Rj(t)=e-λjt 式中:Rj—第j个部件的可靠性; λj—第j个部件的失效率。
期刊
<正>“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抓好党建的极端重要性。年初以来,中共双鸭山市委组织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紧紧以“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二十大”为主题,采取“书记抓党建项目”工作模式,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链条,铸牢“夺旗唯先”意识,推进基层党
期刊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特色。该文结合其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分析美国高校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六个主要实施途径:课程教学隐性渗透、课外实践活动、高校学术事务管理制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标志性校园建筑熏陶,以及隐性教育与宗教教育相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启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相关规定,语文课程内容要与育人目标相融合,要培养有品德的人才,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要加强古诗词在高中课堂中的比例。因此,我们要重视古诗词教学,将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古诗词为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