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全球化时代因和谐与冲突的张力失衡所凸显出来的和谐问题为基本出发点,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中国化阶段。探究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国在各个领域存在的矛盾,并结合当前实际,探讨了消除这些矛盾的措施。论文总体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存在的理论依据与研究价值。目前中国社会发展处于一个临界点,使得和谐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在当前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就显得非常必要,并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提出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观的研究和批判,得出了和谐社会归根结底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建国初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继而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最后到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中国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第四部分,主要列举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国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领域存在的矛盾,并结合当前实际对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主要针对第四部分指出的矛盾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消除这些矛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