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村新型合作社发展迅速,但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与政府的行为有关。入世以来,全球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关注“三农”,迎接入世挑战,要求政府切实重视农村新型合作社的发展并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笔者在拜访国内多位合作社研究专家和对河南、北京、山东、浙江四省市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农村合作社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考察,尤其是对当前中国农村新型合作社现状及问题、政府在其中作用的成就与不足的研究分析,认为:中国农村新型合作社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有效手段。它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农民群众探索出的新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适应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要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立足中国国情和国际合作社发展趋势,深入探索适合当前新形势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新型合作社发展道路,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我国正处于两个转型中,农村市场化程度和农民整体商品意识、文化水平、管理素质与西方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会迅速提高。在此情况下,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社的发展既不能走西方自下而上的道路,也不能走日本、印度那种自上而下的道路,而应该走政府支持下的自下而上的道路。在此发展过程中,党和政府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提供切实的支持。同时通过制定政策法规为这种支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此外,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彻底改造现有传统合作社,打破其特殊垄断地位,为真正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开辟道路;明确新型合作社的政府主管部门;构建全国合作信用体系;健全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建立农村保障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政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