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方面来讨论和研究文化预设。文化预设是指在交际中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信念等不言而喻的东西。在翻译中,由于两种文化的截然不同,在原文中不言而喻的概念在译文中如果不小心处理,就可能变成语用障碍,导致最后交际和翻译任务的失败。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功能派的翻译学说,特别是威密尔(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在目的论中,它有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是以目的法则为中心的。本文在对一个译文的不同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时也将以目的法则为中心,分别从连贯法则即倾向于归化的译文和忠实法则即倾向于异化的译文两方面来讨论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中对文化预设的处理。由于长期以来翻译界对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处理各执己见,对于强调连贯性的归化法和强调忠实性的异化法孰优孰劣的争论更是没有休止。本文希望通过功能学派的目的论来说明在对文学作品里文化预设的翻译中,原语文本并非总是处于权威的中心地位,而是具有无限可能的开放性实体,是译者所使用的多种信息源中的一个,译者为了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选取或舍弃其中的某些信息,采用特定的翻译策略。各种不同的翻译策略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选择的标准在于翻译目的和译本所针对的读者对象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