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血流向量成像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左心室功能不全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angch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采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评价乳腺癌患者术后化学治疗后左心室内血流能量损耗及涡旋循环强度,试图为临床评价化学治疗引起左心室结构功能异常提供全新的诊断指标。  方法 采集术后予以多西他赛(Docetaxel ,T,75mg/m2)、表柔比星(Epirubicin , E,90mg/m2)、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500mg/m2)方案行化学治疗乳腺癌患者43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将术前基线及术后化疗每个周期随访记为P0组,P1组……P6组。采用日本日立公司HITACHI ALOKA Prosound F7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获取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LVPW)和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Simpson双平面法测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E/e),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数(Tei)。应用VFM技术分别于舒张早期(early diastolic phase,EDC)、舒张晚期(late diastolic phase, LDC)、等容收缩期(isovolumic contraction,IVC)、快速射血期(rapid ejection period,REP)测量左心室整体平均能量损耗参数(EDC_EL、LDC_EL、IVC_EL、REP_EL)和左心室整体循环强度参数(EDC_CIR、LDC_CIR、IVC_CIR、REP_CIR)。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7组重复测量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Mauchly球形度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指标的诊断价值并评估最佳诊断临界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E/e从第1化疗周期出现增高(P<0.05);Tei从第4化疗周期出现增高(P<0.05)。EDC、LDC、IVC、REP的EL分别从化疗第4周期、第2周期、第4周期、第5周期出现减低(P<0.05)。EDC、LDC、IVC的CIR分别从化疗第5周期、第2周期、第6周期出现增高(P<0.05),REP_CIR没有出现变化(P>0.05)。本研究中指标的相关性欠佳。ROC曲线分析随着化学治疗的进行,各指标的AUC逐渐增高。  结论 本研究中,在化疗患者未出现明显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表现和LVEF 下降情况下,在较早化疗周期左心室即出现EL 明显减低、CIR明显增高,提示上述指标可能早期反映化疗患者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功能异常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望成为连续动态定量评价乳腺癌患者化学治疗后左心室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青光眼是临床最常见致盲眼病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中青光眼免疫学发病机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免疫细胞已成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