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益肾降浊冲剂对脾肾气虚兼湿浊型CKD3期患者血清FGF23及iPTH的影响,分析观察指标相关性,试讨论中药制剂益肾降浊冲剂对CKD3期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从而为益肾降浊冲剂治疗CKD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可能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将诊断为慢性肾脏病3期同时中医辨证属脾肾气虚湿浊型的96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划分法分为西药对症治疗组(A组)、尿毒清组(B组)、益肾降浊冲剂组(C组)。A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加用尿毒清颗粒,C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加用益肾降浊冲剂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检测外周血中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肌酐(Scr)、Ca, P的变化,根据MDRD简化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观察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中医症状总积分等方面的区别。结果:1、A组、B组、C组治疗后,Scr、eGFR, P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B组、C组与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A组、B组、C组治疗前FGF23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组、B组、C组治疗后血FGF23水平方面较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C组与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A组、B组、C组治疗后,PTH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但A组、B组、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A组、B组、C组治疗后Ca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相关分析:血FGF23水平与Scr, P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1),与Ca, iPTH未见明显相关(P>0.05);6、在临床总疗效方面,B组、C组与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方面,A组与B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B组与C组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A组、B组、C组组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在治疗前后疗效(即差值)方面,A组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脾肾气虚湿浊型CKD3期患者的血清FGF23水平高于正常值;2、FGF23与肾功能密切相关,肾功能越差,体内FGF23水平越高,因此抑制FGF23在CKD患者的表达至关重要;3、配合益肾降浊冲剂或尿毒清治疗在改善患者血FGF23水平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考虑益肾降浊冲剂或尿毒清可能通过改善其肾功能,而起到改善钙磷代谢紊乱的作用;4、配合益肾降浊冲剂或尿毒清治疗在临床总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方面,益肾降浊冲剂优于尿毒清颗粒,是治疗慢性肾衰的一个有效的方剂,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