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是畜牧业大省,近年来,奶产业取得重大发展,但优质饲料供给不足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仍是制约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接着,国务院出台我国奶业发展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和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强调振兴奶业,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这些政策、文件的目的就是做大做强民族奶业。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河北省奶业发展的的优势与不足,研究河北省奶产业链优化问题,目的是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找到河北省奶产业链前向种养一体化经营模式采用的理论依据与实证依据,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奶产业链优化、提高经济效益、振兴与强大奶业提出对策建议。该文依据机会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分析奶产业链前向种养一体化经营减少机会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和节约交易成本问题,以及奶产业通过种养业横向结合经营与种养加纵向结合经营的产业链条延长,实现各环节增值,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通过对河北省部分地区奶产业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分析河北省奶产业链经营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分析不同奶产业链经营模式、不同经营规模的成本与效益;应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分析奶产业经营主体采用种养业结合经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显示:机会成本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提供了河北省奶产业采用种养业结合、三产融合发展的理论支撑;河北省奶产业存在产业结构、规模和经营方式等方面问题;通过比较不同经营模式的成本效益,结果显示“奶产业链种养横向一体化、产加纵向一体化”模式为较优的奶产业链经营模式;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模拟可知,奶产业经营主体的内部因素经营主体、经营年限、注册资金的数量影响作用为正,奶产业经营通过扩大规模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奶产业经营主体资源禀赋因素中专用机械投入规模、占地面积、养殖奶牛数量、种植饲料或饲草的面积规模越大,越有利于采用奶产业链前向种养一体化经营模式。依据研究结论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通过细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制度,引导耕地流转,扩大奶产业链上游种养业一体化经营规模;加强种养业规模经营的投资政策支持,实现奶产业种养业一体化规模效益;通过制度供给、政策引导激励奶产业经营主体实施种养业横向结合、三产纵向融合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