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掺杂碳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moshou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和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科研研究的重点。电化学能源的有效储存和将可持续资源转换利用是目前为止获得可持续能源最主要的两种方式。由于超级电容器可以提供高功率密度、宽工作温度范围、高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比传统的电池拥有更长的循环寿命等优越性能,超级电容器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能源储存设备之一,且已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因此,研究者们开展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工作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当然,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比如电极材料、电解液以及电导性等。但是,在所有影响因素当中,电极材料是最重要的因素,因而研究者们把研究的精力与注意力主要放在高性能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上。在本论文中,我们着重研究了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最关键的一项,即电极材料。为了提高电容器的能量存储,我们选择了碳基材料作为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我们利用杂原子引入法和模板法,通过调节原料比例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碳基材料。我们首先运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拉曼光谱和低温氮气吸-脱附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制备的碳材料进行结构及表面化学分析,然后利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方法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筛选出具有高容量的功能化碳电极材料。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验和结论三大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在第一个工作中,利用氧化石墨烯在维生素C中原位还原和自组装合成了一种纳米结构的聚苯乙烯/聚苯胺/还原氧化石墨烯(PS–PANI/rGO)杂化材料,并成功将它应用于电化学超级电容器中。以PS–PANI/rGO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电位窗口为-0.4~1.0 V和电流密度为0.5 A g-1条件下,其容量为180F g-1,且功率密度达到352.8 W kg-1,能量密度达到49 W h kg-1,同时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循环5000次后,容量还保持在最初的74%),这些优异的性能进一步表明我们所制备的复合电极材料在电化学能源储存领域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在第二个工作中,以膨胀珍珠岩为硬模板,鸡蛋清为碳源和氮源,制备出了氮掺杂的模板石墨化碳层,再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对氮掺杂的模板碳材料进一步活化,然后利用水热法得到少量具有孔碳结构的功能化碳材料。通过改变碳化温度和活化时间,获得了最优条件下氮掺杂的石墨化孔碳层。电化学测试结果如下:在碳化温度850oC和活化时间6 h的条件下,该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下具有最高容量302 F g-1(0.5 A g-1)。此外,该样品在两电极对称电池中最高容量达107 F g-1(0.1 A g-1),且在恒流充放电10000次以后,容量仅衰减了2%,这展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时间循环稳定性能。此类电极材料的优异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功于所制备的氮掺杂碳基材料独特的三维石墨碳层结构和高含量的氮掺杂。3.在第三部分工作中,以纳米氧化锌为模板,鸡蛋清为碳源和氮源,通过两步模板法制备了氮掺杂的分层介孔碳材料。通过改变模板与蛋清的质量比以及碳化的温度,获得了最优条件下氮掺杂的介孔碳材料。其独特的结构以及组成使它有望成为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电容器电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纳米氧化锌与鸡蛋清质量比为2:1,碳化温度为800oC的条件下,该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下容量达到205 F g-1(0.5 A g-1)。此外,该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即在循环5000圈以后,容量还保持在最初的97%。这些优良的电化学性能表明,利用简单的模板法以及生物资源来制备掺杂碳材料的技术,能够为后续运用大量可再生资源来制备碳材料提供了一个较为可行的例子。
其他文献
纳米材料是其粒径在1-100nm的颗粒组成的固体体系,这些体系通常包括:纳米材料传感器、纳米分子、成像技术、药物的运输以及DNA的运载。因此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生化分析、力学和磁学等应用都相当的广泛。由于其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的影响。纳米材料除了传统材料的性能,还具备了许多传统材料不具备的新的优异性能。催化剂是纳米材料的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纳米颗粒作为纳米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
自从1991年O’Regan B.和Gr?tzel M.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来,DSSCs以其相对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等优势成为了太阳能领域的研究热点。DSSCs包括光阳极被敏化的n-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n-DSSCs)和光阴极被敏化的p-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p-DSSCs)。目前研究得最多的主要是n-DSSCs,p-DSSCs的研究则相对较少。p-DS
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它比常规电容器具有更高的比能量,比二次电池具有更大的比功率和循环寿命,而且兼有使用温度范围宽(-20~60℃)、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在电动汽车的起动与加速以及需要较高功率密度输出电动工具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而电极材料是决定电化学电容器性能优越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电极材料的研究一直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课题采用低温一步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
纳米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主要被应用于环境、催化、医学、生物学、化学等行业,其中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抗菌性被应用于医学和工业消毒方面。但是,金属纳米颗粒的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研究怎样去除水溶液中的纳米颗粒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磁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PEI-Fe_3O_4@SiO_2),CS@SBA-15,聚乙烯亚胺功能化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