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的15年历程中,在国家管理层的扶持和规范下,基金规模不断壮大,品种不断创新,法律法规逐渐健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市场快速成长,中国基金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如何借鉴国外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已经受到各方的关注。现在国内关于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滞后的理论研究与现实中对于基金业绩评价的需求不相平衡,所以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价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论文主要在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基金业绩评价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从实证的视角对我国基金业绩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众所周知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率水平差别较大,如何在众多基金产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如何在众多基金公司中选择优秀的理财专家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论文首先提出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基金的发展历程、基本情况、评价意义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对国内外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文献综述;接着介绍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内涵和作用、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概况以及我国封闭式基金业绩评价存在的障碍和问题;之后介绍了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相关性与平稳性研究方法、引导与冲击响应研究方法、总体绩效指数评价法(包括夏普指数、詹森指数、特雷诺指数)、T-M模型和FF因子分析模型等;实证分析时,结合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特点,选取了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11只封闭式基金,具体为基金安顺(AS)、基金安信(AX)、基金汉盛(HS)、基金汉兴(HX)、基金金鑫(JX)、基金科瑞(KR)、基金泰和(TH)、基金通乾(TQ)、基金兴和(XH)、基金银丰(YF)和基金裕阳(YY)。所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以11只基金的周收盘价数据为研究目标,每只基金获得152个周收盘价时间序列样本数。由于基金主要投资于沪深股票市场,所以采用沪深300指数的周收盘价时间序列数据作为反映市场运行状况的指标。市场无风险利率采用市场基准利率数据代替,并将年利率转换为日利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金的价格收益率波动大约维持在±4%左右,样本基金的运行绩效都超过了无风险利率的水平,部分样本基金的投资绩效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大部分基金在投资过程中的选股能力尚显不足,基金管理人在某种程度上也缺乏较好的择时能力,尤其是非线性的把握时机的能力尚有待提高。此外,论文还对影响我国基金业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规范证券市场,优化证券基金市场结构,加强市场监管,深化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和机构的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