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51年,美国建立第一所大学科技园——斯坦福科学园以来,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重视。大学科技园的本质是高校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载体,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科技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是依托大学的智力资源优势,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孵化高科技企业的基地。迄今,世界上以大学为依托的科技工业园已发展到近2000个,并且保持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持续的增长能力。目前,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改善经济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经济增长率的重要途径。自1990年,我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在东北工学院诞生以来,我国大学结合具体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在建设大学科技园方面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1999年科技部、教育部组织开展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以后,全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了相关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体制改革。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山东大学科技园)建设起步于1993年,2001年5月被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座落于济南国家高新区内。几年来,科技园依托山东大学的科技实力,依托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依托与社会大型企业的密切合作,逐步发展成为山东大学科技开发的窗口,发展成为培育、孵化科技项目的基地,转化了一批学校的高科技项目,成功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十几家。虽然中国加入WTO,高科技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国内各级政府对发展科技园的重视等都给科技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山东大学国家科技园也面临着自身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不健全,配套措施落后,而且与周边高新技术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不利条件。山东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和全国前十位的大学科技园如: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相比,在各方面还是有较大差距,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要想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山东大学科技园必须充分利用人才、政策、区位等优势,努力培育园区的核心能力。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状况,对国内外大学科技园从各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经验,并结合了山东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运用PEST分析工具对山东大学科技园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大学科技园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得出科技园发展的备选战略,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结合山东大学科技园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最优战略。即以高校的学科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为依托,以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竞争力,以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方向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健全园区的中介服务体系,增强科技园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支撑创新能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并探讨了战略如何实施。最后,本文还从配套措施、国际化问题、政策支持、完善软硬件环境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