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零一六年元月,亚投行的开幕仪式刚刚落下帷幕,中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的心跳。无论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还是国际争端的对话机制的撮合协商,不可否认地,中国都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对于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当局冲销操作的研究由来已久,不同时代的精英学者们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殚精竭虑。研究涉及货币冲销效果持续的长短、冲销操作成本的高低以及冲销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等诸多方面,虽然研究样本几乎涵盖了各类经济体,但对于经济日益开放、国际间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中国,关于冲销问题的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转变,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要见证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实现,虽然货币冲销从其实施之初就饱受争议,但现在并不是它退出历史舞台的最佳时机,正所谓老骥伏枥,在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当下,冲销的政策工具更像是未完全绽放光彩的烟火,迫不及待的发挥更多的光和热。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现有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较细致的分层次的梳理,并在梳理过程中参考学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确定了笔者认为比较合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些方法都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开展研究的理论基础,经典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三元悖论,接着,对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的国际资本流动情况和我国汇改以来每个时期所使用的不同的货币冲销政策及使用效果予以详细的分析,以外汇储备的变动来衡量资本流动情况,并对其进行来源项目的分解分析,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资本流动的频率和规模都在增长,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我国的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不同时期不同货币冲销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充满了智慧,新的更高效的冲销工具的推出也是大势所趋。第三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实证方法检验了冲销的效果和抵消的程度,选择了经典的BGT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适应中国情况的修正,在对两个方程的因变量进行相关的检验之后,发现联立方程的估计模型并不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因此采用OLS进行单方程的回归估计,并得到了较好的估计效果,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具有较高的冲销有效性和较低的国际资本流动的抵消程度。此外,也对已有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段处理,得到不同时期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央行所施行的货币政策的冲销效果。虽然实证结果较令人满意,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数据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以及实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因此不能仅仅满足于数据结果的美好,而是更多的关注实体经济从较为有效的冲销操作中是否切实获益。最后在第四部分,提出了笔者认为的制度上可以完善的地方以及在未来汇率的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的情势下可以考虑使用的创新型的冲销成本较低的冲销工具。比如,在扩大浮动汇率区间的时候加强监控,保证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增长,不致被动投放过多的流动性;在公开市场操作的基础上使用诸如短期借贷便利等更加灵活的冲销工具,便于风险的控制和对冲。相信货币当局正在或者已经筹划出更好的对策应对来自世界各方的挑战,也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