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是由冠状病毒科(Coronavir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30年代在美国爆发以来,现已成为世界各地流行的重要禽病。IBV是单股RNA病毒,该病毒基因可因点突变和重组而发生变异,故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较多。已知的血清型有以侵害呼吸道为主的Conn、Iowa97、JMK、Florida、Arkansas99等和以侵害肾脏为主的M41、Holte、Gray、Australia“T”等30余种。 Gough等(Gough et al,1992)报道了英国一种新的793/B血清型的IBV,该毒株和其它血清型传支毒株之间无交叉血清学关系;其免疫原基因S1的序列与欧洲17个传支毒株之间差异高达21-25%。目前,该血清型IBV在西班牙、德国、荷兰、意大利、泰国等国均有发生和流行,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近年来,山东省各地蛋鸡饲养场不断发生以蛋鸡产蛋下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给全省的养鸡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查明引发该类疾病的确切病因,找出确切的病原,2002年我们对山东省泰安市某发病典型的蛋鸡场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展开了病原的实验室分离和鉴定工作。 无菌采集发病鸡的气管、肺脏、盲肠扁桃体、肾脏等组织,按照常规试验方法接种SPF鸡胚增殖病毒,传三代后收获尿囊液,用鸡的1%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检验是否含有新城疫病毒、流感病毒。结果表明,尿囊液无直接血凝活性。 对超速离心纯化的尿囊液电境下观察可发现圆形表面有纤突的直径90nm左右的典型冠状病毒粒子,随即采用Ⅰ型磷酸酯酶C处理纯化后的病毒,再次验证尿囊液的血凝活性,结果显示处理后的尿囊液具有血凝性,初步试验表明分离到的病毒可能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进一步经致鸡胚矮小化试验、新城疫病毒B1株干扰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印证了分离到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