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辞的角度重新思考法庭辩论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qian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解决彼此之间争执的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仲裁调停已并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运用法律手段,而法庭辩论成为新的解决争执的关键。法庭辩论是法庭程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涉及到两个或者多个参与者,他们一般分为两方。传统的法庭辩论主要是基于辩证法和逻辑,其构建方法很具有说服力,是几千年来伟大的雄辩家智慧的结晶。但传统方法在当今已经被证明已经愈来愈不适应变化的情况,我们需要设计新的方法,以满足变化和多样的需求。本文把亚里士多德的修辞理论应用到法庭辩论的构建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为法庭辩论提供了一种经验性的基础。通过引入修辞,法庭辩论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不再是冷峻的思考,而是变为一个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些体验的领域。本文首先简短的介绍了一下法庭辩论,论述了法庭辩论的概念、历史、目的、法庭陈述和策略方面的研究,然后又介绍了修辞的定义和类型,修辞形势以及修辞、劝说和力量,中西方修辞的区别等。接着从修辞角度分析了法庭辩论,论述了法庭话语的传统、修辞和辩论、修辞者和受众、修辞和法庭辩论的关系等,最后,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说明了修辞在构建法庭辩论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外语学习与教学目标总是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时下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走到一起共享科研成果,共谋经济发展,互通旅游。有效的跨
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其竞争格局的演变会透视出产业发展的诸多新特点,风电市场当然也不例外.整机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开发企业数量迅猛增长、国内企业快速崛起……种种迹
期刊
长期以来,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中应不着痕迹的再现原文的意义,神韵和风格,做到对原文的完全重视和对等,以至于译者成为“隐形人”。这种以原文为中心的理论其实是理想化
阿尔弗雷德·爱德华·豪斯曼(1859-1936),是英国现代最伟大的古典学者之一和杰出的诗人,他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崭露头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一名广受群众欢迎的诗人,他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