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人类最早建造的桥梁就是人行吊桥。由藤科植物如树藤、竹子等编织的索桥,演变成现代悬索桥结构。最初,人类建造的人行索桥,主要是跨越天然屏障,因而大多分布在乡村,行人少,得不到重视。随着现代化立体交通概念的发展,各类跨线人行索桥、景观地的游览人行索桥发展非常快,已达到难易统计的程度。由于大部分的桥梁在建造的时候都会设置人行道,因此单独建造的人行索桥跨度都不会太大,但是人行索桥的高跨比、宽跨比和恒活载比都有可能小于车行桥,因此人行索桥一般都显的比较轻柔。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悬索桥的基本理论特性和舒适度评价方法和振动控制措施。(2)以顺昌县城关建设门悬索桥维护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MIDAS/Civil工程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顺昌悬索桥的较为合理的三维空间模型,用于对该桥进行静动力分析和舒适度评价分析和振动控制分析。为了深入了解人行悬索桥的结构体系特性,本文选取了一些影响结构静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进行了结构静力和动力计算分析比较,并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3)按照英国BS 5400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这两种规范对顺昌悬索桥结构进行了舒适度评价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得到顺昌悬索桥的振动响应对行人舒适度的满足情况,对不满足舒适度指标的工况,通过增设并调整抗风缆的结构措施和增加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机械措施,对顺昌悬索桥重新进行加载验算。(4)研究显示:本工程在维护时采用交错对拉来调整抗风缆的措施具有良好的振动控制效果,其在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增加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减小了结构的振动响应;此外,增加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措施能大幅度的减小顺昌悬索桥的振动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