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威组织对不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盖棺定论后,消费者对危机产品具有很强的防范心理,危机产品可能就此永远退出市场;权威组织对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作出澄清和公证后,消费者对危机产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宽恕,企业通过采取市场恢复措施还可以使产品得以续存;但在危机发生的初始阶段,造成危机的原因尚未明朗,危机责任承担者也无法明确,消费者无从知晓事情的原委,眼前一团迷雾。同时,不同性质的产品伤害危机又有着不同的特点,比如严重性程度、影响范围等,甚至有时差异很大。比如,化妆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最恐慌的绝大部分应该是女性,而男性对此并不太关注;如果是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部分年龄与性别,都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类型的产品伤害危机其危机产品及企业的命运会如何呢,它们是继续存在还是迅速消亡?消费者对危机产品的印象和态度是一如既往还是发生转变,发生怎样的改变?这其中的过程是很复杂的。除此之外,不同类型的产品伤害危机对同一品牌下未涉嫌质量问题的产品又有怎样的影响,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这也值得探讨。本文针对以上两个大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研究,通过测量两类产品伤害危机的“顾客感知危险”及“顾客购买意愿”两个变量,来比较在责任尚未明确时,不同类型的产品伤害危机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差异,以及对同品牌下未涉嫌质量问题的同类产品的顾客购买意愿的溢出效应的影响差异。本研究运用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相关的文献回顾、模型构建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本文的3个假设全部得到验证。1、在外界舆论对责任尚未明确的产品伤害危机的报道中,消费者对食品的感知危险高于对日用选购品的感知危险。2、在外界舆论对责任尚未明确的产品伤害危机的报道中,消费者对食品购买意愿的降低程度高于对日用选购品购买意愿的降低程度。3、食品类危机产品对同品牌下的其他未涉嫌质量问题的同类产品的负溢出效应强于选购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