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校园里以自愿性、无偿性和组织有序性为特征的公益社团及其开展的公益活动赢得了许多大学生内心深处的认可,参与公益活动近年来迅速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时尚而美丽的风景线。大学生通过参与形式多样、主题各异的公益活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些公益活动使得大学生有机会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督促自己掌握新的技能,培养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可以使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升华,通过亲力亲为的方式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各种知识的认知。以公益活动为观察的窗口,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广泛性、能动性可以分析和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以太原理工大学的公益组织——爱心家园为例,高校公益组织及其公益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爱心家园注重公益活动项目建设,力争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类公益项目扩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公益项目的实施,使得参与学生的理想信念、素质品行、实际工作能力都得到锤炼和提升。成立十余年的时间里,爱心家园彰显人文关怀、弘扬人间真善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营造团队合作,服务他人的浓厚氛围,让学生从对他人的关爱中切实感受到了快乐。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尚且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校方和管理部门对公益活动组织的效率和质量均有待提高,应景式的公益活动仅追求了活动的形式,却因为缺乏设计、活动安排草草造成了新加入的参与者对公益活动的误解,或挫伤了参与者的积极性;经费的短缺是所有受访对象均提及的制约公益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公益活动的服务方来说,有人存在着把志愿者看作是苦活累活的免费劳动力,或者认为学生志愿服务就是有求于自己,对上门提供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提出许多苛刻的要求甚至百般刁难。从参与公益活动的大学生来看,公益活动几乎成为大一大二学生的专属活动,高年级和硕士博士参与率很低;理科学生的参与热情普遍高于文科学生;很大一部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主要不是因为热心公益,而是出于考核、测评加分、简历好看等功利的因素。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提升自我,奉献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针对高校公益活动存在的不足,学校、社会、学生各自努力弥补,学生需明确自己的责任,充分发扬公益服务精神,推动公益活动的常态化。高校公益组织应建立良好的公益工作机制,大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时,也应得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健全相关高校公益规章制度,做到放心公益。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积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既传递了知识也展现了高校的文化风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校园里弘扬公益文化、增强了公益意识,提升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积极运用新媒体对公益活动进行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学子感受到公益的力量,响应号召。让公益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