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纪录片作品的创作逐渐被机械化、模块化批量的生产,导致奇观化现象涌入大众的视野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及审美倾向对纪录片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迎合这种消费需求心理,出现了全新的纪录片制作模式,出现了“3D虚拟还原”、“视觉效果奇观”、“猎奇话题奇观”等奇观表现手法。在此背景下,奇观化成为纪录片发展的一个重要倾向。特别是从2004年的《故宫》开始,到2012年的《舌尖上的中国》,奇观化倾向在中国大型电视纪录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那么,我国大型电视纪录片奇观化有哪些类型和表征,发生这些转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其未来的发展趋向又是什么?纪录片“奇观化”到底是“奇”在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应该注意哪些细节?电视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纪录片“奇观化”与纪录片本性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本课题正是以纪录片创作的奇观化作为切入点,以近些年来在国家主流媒体播出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作为研究样本,对纪录片奇观化现象进行探源,归纳和分析其奇观化的表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一个可行性的展望和分析。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纪录片美学观念的转变,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引领、数字技术的推动三个层面对纪录片奇观化现象进行探源分析;第二部分将纪录片奇观化表现归纳为叙事奇观、视觉效果奇观及题材内容奇观三个层面并进行深入分析;第三部、四两个部分重点对纪录片奇观化进行文化透析和价值重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可行性的展望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