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菲笔下的儿童世界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望俄罗斯文学历史,儿童文学构成了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翻看任何一部俄罗斯文学史,都能看到普希金(1799-1837)、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高尔基(1868-1936)、普里什文(1873-1954)等作家在儿童文学领域一展身手的身影。在这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中,有一位经常被忽略的女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儿童题材短篇小说,她就是1920年侨居法国的女作家、诗人苔菲(1872-1952)。苔菲是俄国文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幽默作家,本名娜杰日达·洛赫维茨卡娅,苔菲是她的笔名。她是俄罗斯三次革命的见证者,是战争时期的旁观者,也是历史上大规模侨居的参与者。其短篇小说创作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历史链条上重要的一环,其中儿童题材作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代表作有侨居前的《死兽》(1916)、侨居后的《印第安人》(1927)、《论温柔》(1938)等等。不同于其他儿童文学作家,在苔菲的儿童题材小说中,少有那种模式化、旨在劝善的故事。她通过自然流畅的儿童式语言,准确地表达了儿童的感受,刻画出更为鲜活真实的儿童形象。她在多篇小说中探讨了儿童在成长过程的困惑,成年人与儿童之间的矛盾,枯燥教育对儿童单纯美好的摧残,以及侨居地与本民族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表现出苔菲虽身在异国,却对国内外儿童生活和成长的关心,对如何在异族环境下将俄罗斯文化在儿童身上传承下去的重要问题的深刻思考。本论文将选取苔菲移民前后创作的短篇小说中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儿童题材作品为研究对象,对苔菲笔下的儿童形象进行讨论,剖析儿童题材作品中的几个对立点以及创作特点,进一步窥探作者笔下小主人公们成长的烦恼,深入了解俄罗斯儿童文学,并将侨民作家苔菲的儿童作品介绍给更多的中国读者。本文由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束语和参考文献六个部分组成:前言主要叙述了本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章主要阐述了俄罗斯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作家苔菲的生平和创作经历,以及其儿童题材作品中的几个主要对立点:儿童与成人,美与丑等等。最后一章主要分析了苔菲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苔式幽默,民族文化传承的沉思,混杂式语言等等。在结束语中描述了本文所得出的主要结论。
其他文献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中央经
<正>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正>欧洲是世界城市化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也是最先出现都市经济圈的地区。伦敦1800年就形成了由中心城市和城市郊区所组成的都市经济圈,圈域半径约13公里,总面积约200多平方
会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留守儿童面临的首要问题即亲子关系残缺和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其情绪情感和道德品行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对此,留守儿童父母应
<正> 小生扮演的人物,绝大多数是青少年(昆剧挂髯口的冠生,如唐明皇、建文帝、李白、韩信等是例外)。由于其正在发育、成长、变音的时期,所以小生的唱用假嗓子,念白则真嗓(通
期刊
元杂剧中民俗元素出现频率较高的往往是各个民族认同的文化;反之,出现率低。元杂剧所反映的民俗文化有很大相似性,具备多民族共同的审美接受心理,这是与元代多民族杂处、多元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乳腺癌化疗后肝损害的关系及预防性拉米夫定治疗对降低继发性肝损害与HBV再激活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中心
<正>毛泽东是20世纪中外享有盛誉的军事家,他继承、创新和发展了传统的积极防御思想,并使之发扬光大,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与国家军事斗争的基本观点,成为制定我军和我国军事
会议
<正>我完完整整、安安静静地观看了两遍印度与加拿大合拍的艺术电影《月亮河》。印度妇女地位低下,寡妇的命运则更为悲惨。影片的故事背景是1938年殖民统治下的印度,社会正处
期刊
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是确立其学科独立性地位的一项基础性研究。"认知"是该学科的逻辑起点,"大众传播心理现象"是其主要研究对象,以"传受者心理"为核心议题,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