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书法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时期。这一时期,书法(文字)的发展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形态模式:书法(文字)在应用层面首次出现了官体与民间的区别。这两条线在相互交融中又并驾齐驱向前发展,我们称这种双线或多线同时发展的模式为书法史的复线发展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对后世书法史的发展起着规定性的作用,并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贯穿于整个书法史。本文认为,书法的发展同文字的演化一样,是一个动态的渐近过程。书法的历史是一部发展史。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观点,力图找出这个渐近过程的内在规律。书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发展演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对书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自秦起,书法的发展开始呈现出复线发展的形态,这种形态的实质体现为一种正草关系,正体和草率始终在交替演进。一方面政府依靠王权的力量,努力去规范文字,即是官体,或称为“正体”;另一方面,民间在应用中又不断的将其消解、草化,称为“草写”。而这种“草化”又非毫无拘束,它始终受到“正体”的制约。于是,经过一次官方的规范化,“草化”又趋于定型与规范,以此往复,型成一种演进的规律。这种现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本文尝试以书法的视角,对两汉时期这一特殊现象做深入详细的探讨,尝试找出其内在的规律以及形成这个规律的原因。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一、首先梳理两汉时期文字与书法的关系,从而在整体上对这个时期书法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二、从实用的层面,梳理自秦以来书法的复线发展及出现这种形态的内在原因;三、深入分析两汉时期的复线发展特征,及由这种复线关系所延升出的正草关系的历史原因及其内在的规律;四、对两汉时期对书法复线关系中的正草关系形态作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并深入分析论证他们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五、论述两汉书法的复线发展模式对书法史研究的意义,以及对现代书法发展的启示。
其他文献
17例急性肿瘤病人接受了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的I期临床试验,静脉用药的毒性反应主要包括发展,寒战,低血压、流感样症状、恶心、呕吐、毒性反应与剂量有关。剂量限制毒性反应为寒战
放射性肠炎是腹盆腔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目前对放射性肠炎的具体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需要大量实验研究;中医治疗是该病的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