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认定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bo59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肇事罪是专为规范交通运输活动而设立的罪名,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崛起,如今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犯罪之一。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交通肇事犯罪行为十分重要。本文共分为五章,从四个方面讨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问题。第一章是关于交通肇事罪的概念。笔者认为,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应当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危害后果限定为重大交通事故,而不是泛指重大事故。第二章为交通肇事罪客观方面的认定,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和时空范围四个构成要素的认定。无论是否可以直接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只要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都属于《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应该以肇事者实际造成的财产损失作为判断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标准,在定罪方面完全不应该考虑肇事者的赔偿能力。第三章是对危险驾驶行为的认定。危险驾驶行为并不是我国刑法学的专业术语,却与交通肇事罪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醉酒驾驶、无资格驾驶和飙车等行为。危险驾驶行为构成犯罪并不以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为必要条件;在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情况下,可能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危险驾驶行为造成特定的人员受伤或者死亡时,还可能成立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第四章是关于交通肇事罪中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并不等同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交通事故责任,司法实践中将两者混同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也违背了犯罪构成的理论。第五章讨论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问题。“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人仅限于肇事者逃逸之前已经造成的交通事故中的被害人;“因逃逸致人死亡”发生于肇事者先前的交通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况下;“因逃逸致人死亡”量刑情节的成立,要求肇事者逃跑、被害人得不到救助和被害人死亡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条必须是完整的,缺一不可。
其他文献
<正> 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在叶桂立论的基础上,更深入研究温病学说,并创立了三焦理论,成为祖国医学外感热病的又一理论体系。本文对34例急性细菌性痢疾进行甲皱微循环观察,以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尾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所诱发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的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对肾脏组织
<正>2015年第一季度,湖南卫视《我是歌手3》无疑成功打破"事不过三"魔咒成为本季最吸睛的综艺节目,正当媒体还为总结赛退赛风波热议纷纷,一篇来自美兰德媒体公司名为《大数据
通过对不同国家提高采收率技术(EOR)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了解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2014年,世界EOR产量约为46.1×104m3/d,约占世界产油量的3.3%。稠油热
户外广告,又称为OD广告(out-door advertising)即:所有的家外媒体广告。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观念与消费
伊拉克曾宣布,其探明石油储量已上升至1431×108bbl,政府计划投入巨额资金加快石油工业建设,这无疑将为国际石油公司带来更多的合作开发机会。伊拉克政府已举行了四轮油气招
一、研究背景转移性肿瘤在脊柱肿瘤中最常见,往往会伴有病理性骨折和难以忍受的疼痛感,其中大部分患者都不适合常规手术治疗而只能采取姑息性治疗。医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各种新
<正>据统计,中国亚健康状态人群已占总人口的70%左右,从年龄分布看,30~55岁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者在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比例高达80%,亚健康人群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些人群广
关于增设“危险驾驶罪”在近些年来一直处于讨论之中,直到2009年“杭州飙车案”一石惊起千层浪。而随后相继出现的其他几起类似的危险驾驶类行为所致的犯罪更是引起了广泛的
创业意向是创业研究的重要议题,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近几年大学生创业的人数有所提高,但是创业成功率却很低。本文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