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含水量对酱用番茄产量形成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北疆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模式为基础,以里格尔87-5为试材,设计了四个不同的花后土壤含水量处理,对膜下滴灌酱用番茄的产量及品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对其耗水规律、生物学性状、产量、品质、水分生产效率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期望明确干旱区膜下滴灌酱用番茄生产的合理灌溉制度及高产高效原理,为进一步优化酱用番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70%~75%处理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分别为11.7×104 kg.hm-2和23.7 kg.m-3,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40%~45%处理、55%~60%处理、85%~90%处理与70%~75%处理相比,其减产率分别为41.79%、25.38%和44.96%。2.水分亏缺缩短生育期,且随亏缺程度的加重更显著;过量灌溉则推迟生育进程。40%~45%处理、55%~60%处理与70%~75%处理相比,生育期分别平均提前了4天、2天,85%~90%处理则推迟了3天。3.各处理LAI变化均呈单峰曲线。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水分亏缺处理的绿叶面积衰减量随亏缺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而过量灌溉处理的绿叶面积较大且持续时期较长,导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4.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升高,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但对群体光合而言,水分亏缺和过量灌溉都会降低CAP值,其中70%~75%处理的平均群体光合能力最强。5.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植物体内的叶绿素总含量降低,气孔导度增大,POD酶活性发生变化。POD酶活性在水分亏缺或过高时升高,且随胁迫程度加重或胁迫时间延长,其活性因植株受害严重而再次下降。6.各处理生育期耗水量和耗水强度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结果盛期耗水量最大。生产上可根据各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来调整灌溉时间和灌溉量。7.可溶性糖、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大,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品质得以改善。8.花后灌前田间相对持水量70%-75%的处理既保证了产量,又兼顾了果实品质,是四个水分处理中最优的处理。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2n配子有性多倍化和远缘杂交创制出了聚合玉米、摩擦禾和大刍草三物种染色体的异源近六倍体(MTP-74,2n=74)和异源近八倍体(MTP-94,2n=94),以两个异源多倍体为母本,
稻瘟病是水稻的重大病害之一,属于真菌病害。它发生于全世界各个水稻产区,其中以亚洲和非洲等主要稻区发病较为严重。在中国遍及各个稻区,一般山区重于平原,粳稻重于籼稻。稻
[8] Prashanth, D. , S. Joh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eganum harmala. [J] Fitoterapia, 1999. 70(4): 438-439[9]马安勤,钟国华,胡美英等.骆驼蓬等植物提取物杀虫活性研究.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24(1):38-41 [10] Sourkes ,Theodore L. ,
本研究综合利用根尖细胞(root tip cell,RTC)染色体Giemsa C-分带、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ollen mother cell metaphaseⅠ,PMC MI)染色体构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等技术,对含有Ph抑制基因的高配
冀西北高原属于北方农牧交错,种植青饲玉米可以为冀西北地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饲料。本研究于2006年5月~9月在河北农业大学张北实验站进行,试验地为冀西北高原典型的砂质栗钙土。以杂交青饲玉米品种“金坤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氮、磷、钾肥料配比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1.在冀西北高原砂质栗钙土条件下,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明显提高植株高度、植株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并能够使青饲玉米增产45.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