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以及整个世界范围内FTA的不断兴起,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日益加剧。对比WTO复杂的谈判流程以及缓慢的进度,FTA以其灵活有效、有利于实现国家间利益共赢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2018年初,随着特朗普的一系列贸易保护、“美国优先”等政策的逐步出台,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战愈演愈烈,使得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国际贸易规则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在此背景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已与24个国家(地区)签订了 16个自贸协定,伙伴国遍布欧洲、亚洲、大洋洲、拉美等地。本文利用2001~2016年间中国与129个主权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通过构建前沿的PSM-DID模型,实证分析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对中国与FTA伙伴国之间的贸易促进效应,从而为中国后续自贸区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为正在研究的中国其他自贸区树立可供模仿学习的政策榜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第一,本文通过梳理自贸区贸易效应相关文献,发现学者就自贸区实施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这一问题分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和影响不是十分显著这两种观点。又发现国内外研究自贸区贸易效应的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缺陷与短板,方法上存在局限性,会导致结果有偏。进而在对已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本文的研究框架及实证分析模型。第二,归纳总结自贸区相关理论,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从贸易总额、贸易占比和贸易增长率三个部分分析中国与自贸区伙伴国的双边贸易现状,分析得出自贸协定生效后,中国与自贸区伙伴国之间的贸易额、贸易占比和贸易增长率均有所上升。初步证实了中国自贸区战略存在贸易促进效应。第四,利用2001~2016年中国与129个主权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构建PSM-DID模型进一步研究中国自贸区战略的贸易促进效应。首先从整体上测度样本期内中国已实施生效的全部自贸区的贸易促进效应,接着对比分析中国自贸区战略的贸易促进效应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最后对单个FTA的贸易促进效应进行测度,并做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印证前文结论。在深入研究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贸易促进效应后,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中国自贸区战略有显著的贸易促进效应,其“区间值”在0.23~0.44之间,即自贸区战略使中国与伙伴国双边贸易量增加了 26%~55%。第二,中国自贸区战略对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促进效应存在差异,自贸区战略使得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双边贸易量增加了 12%~25%,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双边贸易量增加了 49%~65%,中国自贸区战略对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第三,中国单个FTA的“贸易促进效应”差别较大,变化范围在13%~93%之间。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文以中国已签订并实施的16个自贸区为样本,研究中国自贸区战略的贸易促进效应,研究视角更全面;第二,本文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有效控制了影响成员国双边贸易的不可观测的因素,提高参数估计值的一致性,使得估计结果更为准确可靠。第三,研究结论有新发现。通过对比分析中国自贸区战略的贸易促进作用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存在的差异,得出中国自贸区战略对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的结论,从而为中国自贸区伙伴国的选择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