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关系网络理论(Social Network Theory, SNT)研究我国私营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经济社会学可以简略地定义为用社会学的传统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经济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目标一致,而且与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大体相似,但在有一点上,经济社会学与普通经济学是截然不同,那就是,经济社会学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在经济中的作用。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人必然参与到社会制度之中。这种联系与参与在个体层面和整体层面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活动者的经济行为(查德·斯威德伯格,2005:1)。按照著名经济社会学家理查德·斯威德伯格(1991)的考证,经济社会学有着悠久的传统。经济学与社会学在20世纪以前可以说是“合二为一”的。诸如熊彼特、帕森斯等,都可划入经济社会学家的范畴。经济社会学在20世纪20年代陷入停滞,直到20世纪70-80年代才又重新崛起(斯威德伯格,1991:2005)。在20世纪70年代,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就在美国哈佛大学大行其道。哈里森·怀特教授,这位在经济学与社会学领域建树颇深的学者,为这一理论的全面推广与深入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1985年,格兰诺维特发表了《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问题》,用精致的网络方法分析经济问题与企业问题,产生了巨大学术影响,随后怀特的其他学生们也纷纷在顶级经济学与社会学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系列论文与著作,为新经济社会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1985年,格兰诺维特在美国社会学会上倡导创建新的经济社会学,他认为“旧式经济社会学”与工业社会学并无两样,而且已经衰亡。而新的经济社会学则需要向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发起挑战,直逼市场结构、生产、价格体系、分配消费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至此,经济社会学的新运动也就采用了“新经济社会学”这一学科名称(斯威德伯格,2005:32-33)。而新经济社会学与“旧式经济社会学”的一个最为显著的区别,就在于运用了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社会关系网络理论被广泛用于企业组织的结构研究。罗伯特·埃克尔斯(Robert Eccles)甚至将高度稳定状态的关系网络称为“准—企业(quasi-firm)",沃尔特·鲍威尔(Walter Powell)也对此予以了充分的关注。许多新经济社会学家还与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的交易成本理论,与钱德勒为代表的主流管理学家的多部制企业组织理论对话交流,大量在组织研究和在工业社会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深化与发展了网络理论(Swedberg,1991:269)。本文在摘要开首部分如此简略地介绍经济社会学和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沿革,无非是强调,本文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工具分析私营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其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想证明,本文的这一理论思路是有学术源流与学术正当性的。用社会网分析企业组织本质上属于结构主义的方法。这个由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文化人类学中开创的这个学派,早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结构主义的方法强调事物的整体性,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性质都不可能孤立地被理解,而只能把它放在一个整体的关系网络中,即把它与其它部分联系起来才能被理解。社会生活是由经济、技术、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各方面因素构成的一个有意义的复杂整体,其中某一方面除非与其它联系起来考虑,否则便不能领悟要义和得到全面理解。结构主义方法的本质和首要原则在于,它力图研究联结和结合诸要素的关系的复杂网络,而不是分裂地研究一个整体的诸要素。基于以上结构主义的基本思想,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组织存在于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之中,作为企业组织的最重要的构成要素的企业家,自然也是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众所周知,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的私营企业是相对于国有企业具有某些特殊属性的企业,私营企业的业主与高级管理者,自然也表现出有异于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特殊属性。特殊的国情的一个公认的外显表现就是中国是一个关系取向的社会。对一般人而言,所谓学会做人和搞好关系,就是要建立并维系一个社会关系网络特别是友谊网络,使其在遇到各种麻烦情况需要人帮助时能有人及时伸出援手。若以人际关系作为观察我国社会的切入点,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我国私营企业家由于特殊的企业环境,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更有着比普通人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以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剖析我国私营企业家及其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无疑是一把有效的钥匙。本文运用网络分析方法所观察的私营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个体中心社会网,即以私营企业家个人为中心,向外延伸建立的关系网络。用个体社会网衡量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行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遵循通常的方法,对所调查的私营企业家的社会网络情况有一个总体的描述。本文在研究中,还注意利用相关案例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佐证,在相关章节的后面附录案例,作为前面的理论或实证研究的佐证,可让研究的问题获得更清楚的经验检验。本文的通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在导论中,本文以我国私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过程中通过曲折的发展道路,成为我国总体经济重要支撑的事实,说明私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于国于民的重要性而缘起本研究,阐述进行本研究所具有的特别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强调了运用社会网理论及分析方法对私营企业家社会关系网分析的学理基础与正当性。第二章为理论综述。此章较为全面的梳理了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源与社会资本理论的源与流,勾勒了国内外学者用社会网理论分析企业组织所取得的理论成就。在综述中,本文对于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如费孝通、林语堂、钱穆和梁潄溟,以及我国台湾和海外华人学者关于中国社会的特性及其社会关系的开创性文化研究,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示。此外,综述还对社会资本的文献予以了充分的注意。还值得一提的是,综述关注了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正负效应,这与不少研究者只重视社会资本的正功能形成了明显的区别。通过梳理已有的相关研究及其认定的不足,为逻辑地引导出后面的研究打下基础。第三章承接上文,建立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假设,并对私营企业家的个体关系网进行了描述统计。在此章中,本文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出发点,从理论上解释了作为研究对象的私营企业家何以要特别重视构建、经营和利用社会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本的缘由,以此,本文建立了主要研究假设。并重点在于对私营企业家的个体关系网进行了描述统计。第四章是对社会关系网的社会资本对私营企业创业所起的作用的分析。通过侧重考察企业创业期的“三项准备”与“四项支持”,可以看到不同的网络在企业初创中所发挥的不同功能,验证了本文的第一个假设。第五章考察了私营企业内部管理中的社会关系网的作用。本文认为,企业内部结成网络,按人际关系的逻辑进行管理,从而维系着企业的内部运转,是社会关系网络在企业内运行的最重要特征。对此,本文通过描述企业核心层的构成、企业高管的选任标准和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予以证明。其中高管选任的能力标准得到企业主的重视,说明企业主的理性与科学性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本章验证了本文的第二个假设。第六章着重从产品生产支持、管理支持、营销支持三个方面来讨论私营企业主利用企业外部关系网络资源的情况。本章的研究支持了本文的第三个假设。结合前面两章的内容,我们看到,社会关系网络在企业创业、内部管理和外部支持三个方面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至此我们对私营企业全面的关系网络运作,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接下来的两章分别做了两个专题研究,意在对社会资本在一些特殊方面的作用进行深入挖掘。第七章讨论了私营企业利用社会关系网进行关系型融资的做法。研究发现:资金短缺的私营企业通过多频次的互动建立和维护与银行的良好关系;良好的银企关系增进双方信任,降低企业从银行获取融资的难度。银企关系靠业务互惠和私人友情共同维护。至此,本文的第四个假设得到验证。第八章将研究视野扩大到国际市场。许多私营企业都涉足了国际商务。社会关系网在私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中如果能够产生影响,则更能有力地证明社会资本的强大渗透力。研究表明,私营企业的外贸业务与其社会关系网络是相互镶嵌的。在从事国际业务的过程中,被调查企业高管不仅认可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而且在实践中着力与外贸伙伴建设与维护关系网络,强关系成为私营外贸企业的市场、业务开展与双方人际关系强度保持了一致。此章的研究为“社会关系—外贸业务互镶模型”提供了成立的经验基础,并证实了本文的第五个假设,说明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确对私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具有极高的解释力。第九章为最后一章。这里讨论了私营企业建立、维护和运用社会关系网络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对第六个假设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验证。特别重要的是,本文虽然赞成私营企业运用社会关系,但并不等于说同意滥用社会资本。本章讨论了社会资本获取与利用的成本与负面效应,并用相关的案例予以佐证。需要指出的是,对社会资本的成本与负面效应的研究,应是本文一个较为重要的贡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私企业主建立、维护与运用社会关系网络,是真实世界的社会经济生活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社会资本在私营企业的创业期,对企业的生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企业创业的心理准备、产品选择准备和资金准备方面,亲属等血缘关系支持力度最大。除血缘关系对业主的帮助外,朋友在每个环节也给了私营业主极大的支持。3.在私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社会关系网的作用得到了证明。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私营企业在选任高管的标准中,能力的重要性超过了“关系”,这是理性与科学性的表现,是企业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制度保证。4.私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还依赖于外部关系网络的支持。在这个方面,外部网络中的生意伙伴和私人朋友是社会资本的主要来源,同时党政领导会以朋友的身份提供支持。5.关系型融资是解决私营企业资金瓶颈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私企注重与银行建立并维护良好的银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互的信任程度,能有效地降低私营企业的融资难度。6.社会关系网络在私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中作用独特。通过国际化业务的专题研究,发现外贸业务镶嵌在私营企业与贸易伙伴的人际关系之中。强关系即为市场。业务量与交易双方的关系紧密度正相关;交易的风险与双方人际关系层次反向相关,双方人际关系好则交易风险低,反之则高。7.私营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经营是有成本的。社会资本的滥用将导致社会资本的潜功能逐步显现,最后使得正功能向负功能转化,负面效应出现。用人失误、企业腐败、日常管理混乱、企业领导层内部冲突和合同、债务纠纷、多元化失误等导致企业生命突变的重要导火线往往归因于社会资本的滥用。本文在以下几点力图对私营企业的研究有所贡献。1.研究方法与视角的不同。当前对私营企业的研究,传统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是主流。这些研究的共通特点,就是把私营企业与现实生活相剥离,将研究对象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本文运用社会关系理论与网络分析法和嵌入性视角研究私营企业,恰恰把私营企业置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网络之中,形成与主流研究方法的差异,有可能获得对私营企业真实运作的新洞见。2.本文在研究中,不光看到社会关系资本对私营企业的正面作用,同时强调其负效应和网络成本,并对网络成本予以了新的分类。从而使我们对社会资本有了较全面的认识。3.运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讨论了私营企业的关系型融资。一如在相关研究中反映的那样,关系型融资虽然是金融经济学的热门话题,但那些研究还是主要运用金融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讨论“融资”面,本文的研究聚集于“关系面”,这就使我们可能深化对关系型融资的理解。4.本文运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讨论了私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对私营企业开展国际商务的研究,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一方面很难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同时还对实务界产生了误导。本文的研究是另辟蹊径。此外,本文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外贸业务与社会关系的互镶模型,并通过了相关检验。这一模型在外贸研究中是全新的理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