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性能的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Y7896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建设迅速发展,随着交通量的剧增以及轮胎气 压和轴载的成倍增加,沥青路面面临更加严重的考验。调查发现,凡是公路交 通组成以重载车辆为主的路段,均在通车不到三年时间内,不同程度地发生开 裂和车辙等病害,为此普遍认为原有的设计和施工控制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当前 交通发展的需要,这就对路面所用材料、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组合设计和现 场质量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路面整体结构的研究角度出发,对 比分析各类沥青路面结构和材料性能,以便找出适合当前交通发展要求的新型 沥青路面结构,并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和长期观测提供试验平台己成为当务之 急。 经过近两年的室内试验研究和前期的设计准备,在山西大运高速公路大新 段、候运段和新原段分别铺设了试验路和生产推广路段,试验路段囊括了国内 外高等级公路上常见且认为是合理的路面结构及多种材料类型,且对重要施工 的工艺参数进行室内模拟和现场实测,同时根据生产实际需要,成功研制出液 态SBS新产品,拓展了复合改性剂的使用范围,并为复合改性技术的广泛应用 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系列工作,为山西省全面建立路面设计系统提供了可供 借鉴的依据。 本文第一章简要回顾了沥青路面产生、演变及发展的历程,着重在面层材 料变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变革以及结构组合设计方面的进展过程作了阐述。 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本文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开发研究了固态改性剂转换为液态改性剂的机理和工艺以及 在现场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就同一形态的橡弹共混物改性即复合改性 的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实践表明,复合改性沥青面层材料是兼顾特殊气候即出 现极端高低温地区的最佳选择途径。第三章针对国内外不同基质沥青、石料与 各种改性剂,研究其相互作用的原理,并通过传统的试验评价方法和SHRP试验 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为优选适宜的外加剂类型或复合类型探索其内在变 化的规律性。第四章系统地对六种不同的混合料进行力学特性分析和试验路观 测比较的基础上,还通过常规试验和SHRP试验研究了它们的低温劲度特性、高 低温稳定性、抗老化和疲劳性能。第五章对七种基层结构类型在充分进行室内 设计与试验的前提下,研究了基层厚度、强度和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整体结 构性的影响,并对跟踪观测它们的实际使用状况的数据作了深入分析。第六章 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跟踪测试,研究了不同面层结构厚度受外界荷载应力和温 度应力作用的变化规律以及对路面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第七章应用模拟实验 探索了摊铺后混合料热量散失机理,找出了气温、风速、下承层以及摊铺厚度 等因素对混合料的影响规律,现场还就几种类型的降温曲线进行验证,得出了 最佳的碾压成型工艺和对应的温度控制标准。 改性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性能的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就一 些遇到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而且偏重于以室内和野外的试验结果为 主要依据。这一工作还需要今后多年的跟踪观测和分析,其最终结论将为山西 省地方规范的制订奠定基础。 关键词:改性沥青,同态复合改性剂,复合改性剂,柔性基层,降温速率
其他文献
  本文在建立有时间约束的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对其求解,并对两种算法进行性能影响分析和寻优过程比较。  本文主要做了以下
疲劳驾驶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与超速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能够准确监测不同,疲劳驾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难以被直接测定。驾驶疲劳通过影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
随着航海技术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成熟,ECDIS平台在航海船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ENC数据是ECDIS平台显示的基础,所以确保ENC数据最新以及保证ENC数据
本文围绕铁路旅客列车运营决策支持系统及其若干关键模型与算法进行了系列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目前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的组织、管理特点,对旅客列车运营决策支持系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目前知识经济新时代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有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员工凝聚力,营造符合企业时代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重视企业文化
静态交通问题一直是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瓶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在现有的停车泊位不足与停车场利用率低这一矛盾下,以及关于静态交通的政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论文从公路选线影响因素及路线方案评价常用指标入手,在对现有路线评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山区公路路线方案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山区公路路线方案的选择应遵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