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贡·席勒绘画中的哥特元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埃贡席勒的绘画作品与哥特艺术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分析埃贡席勒绘画作品中所蕴涵的哥特元素,从而更好的了解埃贡席勒的绘画作品以及哥特艺术风格。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由于官方学院主义对艺术创作的规范和局限,使得当时的艺术氛围沉闷并缺乏活力,年轻的艺术家们渴求一种新的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于是具有激发风格和精神文化变革的哥特艺术形式得到了年轻艺术家们的推崇,意味着反叛官方学院主义的艺术创作规范,同时也代表了一种革新日渐衰退的西方物质文化的渴望。奥地利维也纳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席勒短暂的28岁的生命中他不仅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还形成了其独特的、鲜明的绘画风格。他大胆、夸张的线条和具有浓郁装饰风格的色彩、平面几何式的构图以及画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具有浓郁的哥特艺术风格。“哥特式”最早源自于哥特族,古人用来形容一切粗鲁、野蛮、陈旧的事物。艺术史将中世纪的绘画、建筑以及雕塑等统称为哥特艺术。哥特艺术最著名的是哥特建筑,从12世纪兴起于法国,后来逐步传至英、德及中欧和北欧地区,之后被文艺复兴的浪潮所淹没,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才被奥地利和德国的年轻艺术家们重新认识和推崇。在整个艺术史上,哥特艺术占有一席之地,也为之后艺术形式的发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运用了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分析方法,从表层分析、内容分析、深层分析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来研究埃贡席勒绘画中所蕴含的哥特艺术元素。本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表层分析。从线条、色彩、构图中相似的审美趣味、色彩倾向和形式构图这些艺术形式来分析埃贡·席勒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哥特元素。第二章,内容分析。从艺术风格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几个阶段、通过艺术对情感的表达以及艺术符号的产生和运用这些艺术内容来分析埃贡·席勒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哥特元素。第三章,深层分析。从埃贡·席勒和哥特艺术风格形成所受到的社会历史原因、艺术氛围的影响和其自身在发展中受到的心理学、哲学的影响以及对当下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指向意义来深层分析埃贡·席勒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哥特元素。作为埃贡·席勒艺术作品和哥特艺术的喜爱者,作者通过论点来论述哥特艺术对埃贡·席勒绘画风格和艺术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能够共同引起接受者共鸣的因素。尝试运用图像学的分析方法更好的去理解埃贡·席勒的艺术作品及影响他的哥特艺术元素。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劳动关系主体日益明晰化,劳动关系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和契约化。那种依靠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单方面处理劳动争议的机制,已经不适应
当下中国所流行的“伪娘”审美现象折射出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消费社会的审美观发生了一些变化,并对当前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审美观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伪娘”审美现象中的审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地缘经济合作带。该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地缘通道、图们江-日本海地缘通道、中国-中亚-欧洲地缘
从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出发,利用协整理论研究三大区域制造业发展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和区域间制造业的扩散及对周边的带动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环渤海与长三
价值观是主体对价值的反映,属于人们的认知与评价的主观范畴,而价值作为一种关系则是客观存在,属于客观范畴,它是决定价值观形成的客观基础,两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价值和价值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HMBi)添加水平对哺乳期母羊及其哺乳羔羊生产性能以及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为HMBi在绒山羊日粮中的添加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在此基础
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学情况,近年来,各高校内部引进教育评估机制。教学质量的评估则是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教师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在教学活动的执行中
古往今来,历史上产生了很多位女性画家,她们以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独特的女性意识,为艺术史增添一抹瑰丽色彩,同时也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在经济、政治
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层,家族企业也不例外。只是,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家族企业的管理者也有其独特性及特殊性。家族企业管理者作为一个阶层,必然会
会计要素理论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理论体系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程序等内容。其中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工作之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