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绵是一类最原始的多细胞侧生动物,是海洋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其独特的孔状结构使其成为许多海洋微生物的优良宿主。本论文将培养方法和非培养方法结合起来,对丰肉结海绵(Gelliodes carnosa)相关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同时对分离培养到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生物活性筛选,为寻找和发现有开发价值的活性化合物,尤其是结构新颖的新化合物,以期实现用生物技术方法较大规模地制备这些产物应用于新药研发奠定基础。主要取得了以下进展:
1.对丰肉结海绵相关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并根据rDNA-ITS序列对其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分离培养到21种丰肉结海绵相关真菌,分别属于子囊菌门(18种)和担子菌门(3种),这些真菌又可进一步归属于9目:Capnodiales,Dothideales,Eurotiales,Hypocreales,Moniliales,Pleosporales,Tremellales,Wallemiales和Agaricostilbales。
2.对丰肉结海绵相关细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并根据16S rDNA序列对其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分离培养到75种细菌,分属于: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高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α-变形菌类和γ-变形菌类。
3.采用非分离培养的方法对丰肉结海绵未培养(uncultured)细菌进行了研究,构建了16S rDNA序列克隆文库。共得到37个克隆,分属于:蓝细菌类,高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β-变形菌类和γ-变形菌类。
4.对丰肉结海绵相关真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抗细菌,抗糖尿病(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模型),和抗阿尔茨海默症活性筛选(BACE模型)。结果显示,7株真菌的发酵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8株真菌的发酵提取物具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2株真菌发酵提取物表现出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1株真菌发酵提取物表现出BACE抑制作用。采用钢圈法,对丰肉结海绵相关细菌发酵液上清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筛选。67株细菌中,6株的发酵液上清表现出较明显的抑菌作用,其中4株是放线菌。
5.通过不同溶剂分步溶解,硅胶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结晶等方法,对丰肉结海绵相关真菌HLS-206和HLS-107发酵产物中抗肿瘤/抗菌活性成分初步进行了分离纯化,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