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换支护法的试验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23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换桩与土钉墙相结合的支护体系作为一种新型托换支护形式,其工作机理与传统的复合土钉墙支护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为确保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传统的复合土钉墙是通过限制基坑水平向位移来控制,而托换桩-土钉墙支护结构是通过将托换桩与上部建筑物基础连接,主动承担一部分建筑物荷载,进而减小了因既有建筑物引起的侧向土压力。同时托换桩与土钉墙共同承担侧向土压力,限制建筑物及基坑的变形,构成了托换桩-土钉墙-上部建筑结构共同作用的体系,进而保证了既有建筑物与基坑的安全。本文主要从室内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托换桩-土钉墙支护体系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托换桩-土钉墙支护体系在加载、开挖等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和承载机理。主要结论有:(1)在分级加载试验下,随着荷载的增加,基坑水平向及竖向位移逐渐增大,基坑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坡顶下0.15m范围内,中上部位移相对较大:而模型托换桩内力也随荷载的增加而整体增大;(2)在托换桩-土钉墙支护结构室内试验中,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水平向位移也在逐渐增大,基坑水平向位移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趋势,同时,地表沉降随着远离基坑而逐渐减小;通过三组试验对比得出,在一定程度下,土钉长度越长,对基坑变形限制效果越明显;(3)通过与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试验对比得出,托换桩-土钉墙支护体系对基坑上部变形的限制效果明显,基坑水平向位移明显小于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托换桩-土钉墙支护体系中托换桩桩身弯矩和侧向土压力均小于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说明托换桩对减小基坑侧向土压力及基坑水平向位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在托换桩-土钉墙支护结构与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中,托换桩-土钉墙支护对基坑水平向位移和地表沉降的限制作用明显大于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
其他文献
屈曲约束支撑是一种新型的金属屈服耗能构件,具有性能稳定、耗能能力强、长期使用及维护费用低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地研发应用。目前国外屈曲耗能支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较
本文结合边界元法和室内试验,研究了氯离子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扩散规律,进而研究了混凝土结构在氯离子环境下的耐久性。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研究工作:   1.常扩散系数混凝土中
我国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在假设混凝土板底无脱空、无裂缝,均匀支撑的条件下,以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的叠加值小于等于混凝土疲劳强度作为设
钢管混凝土柱单腹板肩梁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多年的使用中出现了较多问题。宝钢十五规划项目中对肩梁形式进行了改进,但目前对改进后的新型肩梁的受力性能和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市区用地紧张造成交通拥堵,因此地下空间开发成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有效方法。桩基础托换后开发地下空间必然要开挖土方,
顺应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建筑市场出现一种比较先进的桩型。称作预制螺旋桩。相对于其他桩型,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使用性能,它改变了传统直型桩的桩土相互作用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为缓解城市发展空间限制,地下结构的建设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研究与探讨地下结构的抗浮稳定性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而在工程上常
地基和基础作为建筑物的根本,当作用在其上的荷载存在差异或基础下存在分布不均匀的地基土层时,基础将会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当这个沉降值超过某一限度后,将导致建筑物的开裂、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粘结滑移关系,是结构耐久性研究的重要核心问题。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了采用轴心受拉试件的试验方法,目的是为了比较直接地研究不同锈
室内试验对地震作用的模拟常采用Seed液化判别简化分析法,该方法仅考虑S波的剪应力作用,并用单向动三轴试验在试样45°面上进行模拟。基于这样的动三轴试验结果,在工程上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