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干眼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初步分析干眼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及全身症状等)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干眼患者眼部自觉症状、眼部临床检查、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应用中医“整体观念”及“治未病”的理论,并为根据中医体质预防和治疗干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干眼患者120例,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其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体质类型。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干眼的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干眼患者眼部自觉症状、眼部临床检查、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干眼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次数依次为阴虚质(25.0%)>湿热质(17.5%)>气虚质(16.7%)>气郁质(13.3%)>阳虚质(10.0%)>平和质(8.4%)>痰湿质(3.3%)=特禀质(3.3%)>血瘀质(2.5%)。2、年龄、性别与中医体质类型密切相关(P<0.05)。年龄分布:青年组55.00%,中年组30.83%,老年组14.17%,其中青年组的患病率最高。湿热质多见于青年,阴虚质多见于中年。性别分布:男女比例为1:1.667,湿热质多见于男性,阳虚质多见于女性。3、荧光屏接触时间、睡眠时间与中医体质类型有相关关系(P<0.05),而体型、饮食偏嗜、吸烟、饮酒与中医体质类型无相关关系(P>0.05)。4、头晕耳鸣、腰腿酸软、烦热与中医体质类型有相关关系(P<0.05),头晕耳鸣多见于气虚质,腰膝酸软多见于阳虚质,烦热多见于阴虚质。5、眼部自觉症状与中医体质类型无相关关系(P>0.05)。6、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Schirmer试验、泪河高度、眼睑异常、结膜异常均与中医体质类型无相关关系(P>0.05)。7、肝肾亏虚证、阴虚湿热证与中医体质类型有相关关系(P<0.05),肝肾亏虚证多见于阳虚质,阴虚湿热证多见于湿热质;而肺阴不足证、气阴两虚证与中医体质类型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干眼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多见于阴虚质、湿热质,与干眼的病机基本一致,即肝肾阴虚为本,燥热瘀血为标。干眼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眼部自觉症状、眼部临床检查则与中医体质类型无相关关系,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有相关关系。本课题研究从中医体质角度启示:根据中医体质理论指导“辨质论治”,通过扶助正气,调整体质,并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及“治未病”的理论,为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干眼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