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情材料是指任一类型的以激发或增强性感受、性幻想为目的的材料,同时这些材料对性器官或性行为(例如阴道性交、肛交、口交、自慰等)进行刻意地、详细地展示或描述。色情材料的类型多样,比如可以按照媒介分为色情文字、色情图片和色情视频,可以按照内容分为同性恋和异性恋色情材料,肛交、阴交色情材料等。色情材料的使用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十分普遍,研究发现色情材料使用存在显著的性取向差异,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明显多于异性恋男性,他们对色情材料的接受度也更高。色情材料使用与健康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满足性欲和性好奇心,实现性幻想;补充性知识,学习性行为技巧;寻找浪漫伴侣或性伴侣;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烦恼;还可以帮助性少数人群获取身份认同。但另一方面色情材料使用也会带来消极影响,比如影响性行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以往对色情材料使用与健康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异性恋中,而少有对性少数人群的探讨,此外少有的关于国外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与健康行为的研究也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国外研究也很少探讨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与健康行为之间的解释机制。
以往研究发现HIV感染与风险性行为有关,而色情材料中包含大量风险材料如无套肛交行为,并且研究发现色情材料使用与性态度的改变有关。此外根据社会认知理论,色情材料使用与风险性行为之间受感知的影响,因此当男性少数人群对色情材料的感知真实性越高时,色情材料使用对风险性行为的影响有可能更强。色情材料中演员总是拥有理想化的身体(比如强壮的肌肉),因此当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越多时,他们越容易将色情材料中的身体标准与自己的身体进行比较从而影响身体意象。男性少数人群在使用色情材料时还有可能经历客体化身体意识的过程:将自己的身体看做客体,以外界的标准来监控自己的身体;或者将外界身体标准内化为自己的标准并进行比较从而引起身体羞耻,由此色情材料使用可能会通过客体化身体意识影响身体意象。许多研究者推测色情材料使用还会引起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往研究也证实了这一推测。此外,男性少数人群对色情材料使用的感知:色情材料使用道德感知和问题色情材料使用也有可能引起或加深认知冲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基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三个分研究来探讨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
研究一旨在探讨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和风险性行为的基本情况,色情材料使用频率、色情视频偏好与风险性行为的关系,以及感知真实性在色情材料使用频率与风险性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色情材料使用频率与风险性行为无关,而色情视频偏好与风险性行为有关;色情材料感知真实性可以显著预测风险性行为;感知真实性在色情文字、视频使用频率与无套肛交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
研究二旨在探讨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与身体意象(身体欣赏、身体部位满意度和肌肉追求)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客体化身体意识(身体监控和身体羞耻)是否在色情材料使用与身体意象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色情材料使用、身体意象和客体化身体意识均存在显著的人口学差异;色情材料使用与较低的身体欣赏、身体部位满意度有关,还与较高的肌肉追求有关;色情材料使用与较高的身体监控和身体羞耻水平有关;身体监控和身体羞耻在色情材料使用与身体满意度(身体欣赏和身体部位满意度)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
研究三旨在探讨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色情材料使用道德感知、问题色情材料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探索问题色情材料使用在色情材料使用、色情材料使用道德感知与心理健康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色情材料使用、色情材料使用道德感知、问题色情材料使用和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的人口学差异;在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者中问题色情材料使用者占据一定比例;色情材料使用及其道德感知与高水平的问题色情材料使用和较差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关;问题色情材料使用在色情材料使用、色情材料使用道德感知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成立。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者的风险性行为受色情材料偏好和感知真实性影响更大;
(2)客体化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与身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3)问题色情材料使用对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者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加深远。
以往研究发现HIV感染与风险性行为有关,而色情材料中包含大量风险材料如无套肛交行为,并且研究发现色情材料使用与性态度的改变有关。此外根据社会认知理论,色情材料使用与风险性行为之间受感知的影响,因此当男性少数人群对色情材料的感知真实性越高时,色情材料使用对风险性行为的影响有可能更强。色情材料中演员总是拥有理想化的身体(比如强壮的肌肉),因此当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越多时,他们越容易将色情材料中的身体标准与自己的身体进行比较从而影响身体意象。男性少数人群在使用色情材料时还有可能经历客体化身体意识的过程:将自己的身体看做客体,以外界的标准来监控自己的身体;或者将外界身体标准内化为自己的标准并进行比较从而引起身体羞耻,由此色情材料使用可能会通过客体化身体意识影响身体意象。许多研究者推测色情材料使用还会引起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往研究也证实了这一推测。此外,男性少数人群对色情材料使用的感知:色情材料使用道德感知和问题色情材料使用也有可能引起或加深认知冲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基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三个分研究来探讨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
研究一旨在探讨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和风险性行为的基本情况,色情材料使用频率、色情视频偏好与风险性行为的关系,以及感知真实性在色情材料使用频率与风险性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色情材料使用频率与风险性行为无关,而色情视频偏好与风险性行为有关;色情材料感知真实性可以显著预测风险性行为;感知真实性在色情文字、视频使用频率与无套肛交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
研究二旨在探讨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与身体意象(身体欣赏、身体部位满意度和肌肉追求)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客体化身体意识(身体监控和身体羞耻)是否在色情材料使用与身体意象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色情材料使用、身体意象和客体化身体意识均存在显著的人口学差异;色情材料使用与较低的身体欣赏、身体部位满意度有关,还与较高的肌肉追求有关;色情材料使用与较高的身体监控和身体羞耻水平有关;身体监控和身体羞耻在色情材料使用与身体满意度(身体欣赏和身体部位满意度)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
研究三旨在探讨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色情材料使用道德感知、问题色情材料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探索问题色情材料使用在色情材料使用、色情材料使用道德感知与心理健康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色情材料使用、色情材料使用道德感知、问题色情材料使用和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的人口学差异;在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者中问题色情材料使用者占据一定比例;色情材料使用及其道德感知与高水平的问题色情材料使用和较差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关;问题色情材料使用在色情材料使用、色情材料使用道德感知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成立。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者的风险性行为受色情材料偏好和感知真实性影响更大;
(2)客体化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与身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3)问题色情材料使用对中国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者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