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站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实测和模拟对比分析、数值统计和云图表征分析等方法,对存在周边建筑的基坑变形规律和建筑与基坑的相互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所得到的工作成果可为今后软土地区密集建筑群的深基坑开挖施工与设计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分析基坑变形机理基础上,总结周边建筑的存在与深基坑土应力及围护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得到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建筑附加应力引起土体变形位移,进而使得基坑围护结构位移、支撑结构应力增大,并导致建筑不均沉降加大。(2)利用FLAC3DV5.0软件建立模拟模型,并通过该工程的实际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和Monte Carlo法可靠度分析,验证了模拟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3)通过假定设计建立不同分布的建筑模型,利用建立的模拟模型计算各种情况下支护结构位移,分析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与建筑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筑存在使得浅层围护结构位移减小,深层围护结构位移增大,使得另一侧围护结构位移整体减小,减小幅度由上及下呈倒三角形分布。建筑距离基坑越近、建筑高度越高,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主导因素逐渐由周边土体和支护结构转变为建筑荷载,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显著增加。受建筑影响,基坑围护结构最大变形点的位置在竖向的深度不变,但伴随着建筑距离基坑越近建筑高度越高,围护结构最大位移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逐渐向建筑位置靠拢。(4)通过调整建筑与基坑距离、建筑高度等参数,分析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与建筑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筑对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影响包括水平有利影响和竖向不利影响,随着建筑距离由远及近逐渐发生有利影响主导向不利影响主导的转变。建筑的存在对基坑的另一侧地表沉降产生“抬升影响”。(5)通过模拟计算假定建筑的沉降,分析周边建筑沉降与基坑开挖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基坑开挖导致的建筑最大沉降量和沉降差与基坑和建筑的距离及建筑高度有关。距离越近,高度越大,最大沉降量越大;最大的沉降差出现在建筑与基坑的距离接近基坑深度值时。(6)通过分析建筑基础与基坑围护结构的关系,提出了建筑基础影响范围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建筑基础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影响范围与基础的应力扩散角相近,同时,与建筑的基础埋深、基坑的开挖深度以及土层分布等相关。当基坑的围护结构进入这个范围,其变形会显著增大。(7)提出了建筑对基坑附加变形影响线模型,可用来整体表现周边建筑对基坑各部分产生的附加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