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强凹陷强1块构造上处于彰武盆地张强凹陷七家子洼陷东北部。经过历年的勘探,在凹陷北部长北背斜带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辽河外围盆地“下洼找油”勘探思路的指导下,重新开始对张强凹陷南部地区的研究工作,转变以往注重寻找高部位构造圈闭的工作方法,深入到洼陷中寻找有利的沉积相带。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七家子洼陷沙海组暗色泥岩发育,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且储集条件较好,在该洼陷构造落实的强参1东块部署强1井,在沙海组下段获得工业油流。由此全面拉开了张强南部地区新一轮勘探研究的序幕。通过对强1块沙海组地层钻井取心、岩心化验分析、试油试采、测井、录井等基础资料的分析整理,综合评价强1块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储层岩石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特征,结合单井产能,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达到评价低渗透砂岩产层。取得以下成果和认识:1、油藏特征认识。研究区单井厚度及油层分布在空间上变化较快,平面上看,强1区块油层分布在南北断块有较大的不同,北块(强5块)以Ⅱ油组为主,Ⅰ油组受砂体展布和物性控制,分布局限;南块(强1-4块)Ⅰ、Ⅱ油组均较发育;纵向上看,油层主要分布在沙海组下段煤层上下200m范围内,油层段相对集中。主要受到砂体及物性的双重控制,属于构造—岩性油藏。2、储层特征研究。结合大量的系统取心、分析化验资料,对储层矿物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等储层特征研究,综合评价沙海组储层特征。3、储层测井评价。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开展储层含油性、电性、物性、岩性“四性”关系研究,结合测井资料,综合制定油层识别标准,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4、储层综合分类评价研究。利用常规压汞曲线对储层孔喉特征进行分类评价;结合单井产能,建立不同产能条件下物性、孔喉特征、电性标准,达到分类评价储层目的。5、综合分析储层特征,计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通过对张强凹陷沙海组下段岩性地层油藏解剖、利用测井方法对研究区岩性地层油藏的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其研究思路及技术方法对其它地区的岩性地层油藏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