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产业转移影响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eiz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转移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按所涉地域范围划分,产业转移可分为产业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转移的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在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转移的国内产业转移。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人类历史上共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北美国家产业转移,到美国向日本、西欧国家产业转移,再到日本向亚洲四小龙产业转移,最后到亚洲四小龙、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向中国东部沿海、东盟国家产业转移。也正是在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在全国实现经济崛起。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迫于国际需求急剧萎缩,资源短缺日益严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多重压力,我国东部沿海产业开始加速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转移,国内产业转移浪潮的到来给经济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0年,国务院向各省市人民政府颁布《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产业转移对“加速中西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之后,中央在中西部地区相继批示建立了多个国家级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随着国内产业转移逐渐上升为中西部地区的重大发展战略,探究我国国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显得愈加重要。基于此,本文围绕国内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影响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并选取2009-2018年中西部地区17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与以往文献相比,本文具体做了如下工作:首先,梳理归纳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通过对国内外学者观点的梳理和总结,界定产业转移的概念;系统阐释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包括基于宏观视角的雁行形态理论、要素成本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扩张论、重合产业论和基于微观视角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集成经济理论)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包括增长极理论、技术进步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梳理国内外研究产业转移经济溢出效应、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其次,定量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从总体规模和空间分布两个层面出发,对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指出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具有规模不断扩大、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征;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并指出伴随着国内产业转移浪潮的到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取得了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与东部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然后,本文对国内产业转移影响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基于文献综述部分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分析了国内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认为国内产业转移主要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升级三种中介路径影响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回归分析部分,本文以2009-2018年中西部地区17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根据逐步回归法和Bootstrap检验法,设计中介效应检验流程,检验与分析了国内产业转移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产业转移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2)国内产业转移影响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三种中介效应均得到识别,国内产业转移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接着,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中西部地区国内产业转移的承接效率进行测定与评价。测算结果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投入产出效率并不理想,中西部大多数省市的国内产业转移承接效率未达到最优状态。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对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提供了三条建议:(1)从研发投入、科技环境及科研资源整合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各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2)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3)依据自身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合理优化产业结构。
其他文献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决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同时需要政府完善软硬基础设施以降低交易成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内生于大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内大循环目的在于实现国内良性循环,其内生于各地区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各地区应当发展具有差异化的产业。具体而言,东部地区应考虑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推动自主创新驱动发展,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东
<正>林长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和制度创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的一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健全森林等林业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林长制改革在我省全面推开。
期刊
<正>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设计院)自主研发了数字孪生、重介智能控制、生产数据管理融合等技术,助力推动选煤厂安全、节能、环保、高效智能化建设,相关成果获国家授权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研发了一系列适用于煤炭洗选领域的技术与设备。
期刊
随着我国渔业的快速发展,渔业规范化管理愈发重要。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得我国渔业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渔业法律法规涉及到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管理和处罚均依赖于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实施执行。近年来,我国渔业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执法人员及机构配置不合理、执法程序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依旧严重影响我国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归纳阐述我国渔业行政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作为一种含高浓度血小板的浓缩物由来已久,其在促进细胞增殖、加快愈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已在临床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同时,PRP也作为一种面部年轻化的治疗手段,开始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医疗美容领域。目前国内常用的PRP制备方法为试管手工法。但是在此法制备过程中多种因素影响其最终的质量和产量。同时,PRP在临床中多即采即用,目前缺少统一的
从国外智慧园区建设和发展来看,智慧产出是智慧园区智慧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分析国内智慧园区的区域分布、主要模式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梳理出泉州智慧园区的发展基础及现状,并提出了泉州智慧园区建设面临的挑战。对标国内外智慧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验,提出泉州智慧园区建设宜从软硬件及园区生态等方面实现运营及管理泛在智慧化的应对策略。
高能洪水是地球上目前已知最大规模的极端洪水事件,其对全球地貌演化、气候变化等有着深刻的影响。高能洪水重建可以提高对极端洪水事件的认识,进一步探索高山峡谷地貌对于极端洪水事件的响应。然而,针对高海拔山区的高能洪水模型应用仍存在一定局限,无法得到高准确度的重建结果。为了研究雅江中游高能洪水规模,本研究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加查—米林河段发现的代表古高能洪水的17个砾石洲/滩的基础上,采用HEC-RAS模
承接产业转移对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在多个方面存在不顺利的问题,也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不利于带动西部地区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文章着重就影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如何优化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行策略分析。
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基石作用。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空巢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不断转移、现代性冲击导致传统孝伦理弱化的挑战下,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为此,国家通过乡村振兴扶持农民、立国为家,农民要积极建设国家,化家为国,使两者形成“家国一体”的关系。要珍惜和利用“十四五”的时间窗口,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立足“家国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