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梳理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对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和人格特征三个概念不同维度的讨论,帮助教师认识和理解倦怠现象,以便找到合理的控制办法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增强社会支持和建立良性机制,对增强教学效能感、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减轻职业倦怠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预备研究和正式研究两部分,采用访谈方法、问卷调查法采集数据,运用SPSS13.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深入探讨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和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考虑人格特征在职业倦怠和教学效能感间的调节作用,并得到以下结论:
(1)本研究修订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以及引用的教学效能感量表以及人格特征问卷,信度效度指标良好,可以用于本研究使用。
(2)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呈显著相关,教学效能感越低,职业倦怠越严重。
(3)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与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疏离感和成就感低落呈显著相关。
(4)中学教师的人格特征在教学效能和职业倦怠间有部分的调节作用。
(5)教师教龄、学历、任课年级、是否担任班主任对职业倦怠和教学效能感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