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成语,作为汉民族语言活动中不断固化而形成的简洁而精辟的词组或短句,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多为四字格形式,具有优美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表达力,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体验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的认知语言学,立足于人类本身,认为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等生理心理活动主要依赖于对身体部位、力量运动、空间关系等的感知而逐步形成。同样的,在人类的生活、观察与体验活动中,许多包含“头、口、目、耳、心、手、足”等的人体词通过成语固定下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人体成语,如“倔头倔脑”、“妙手回春”、“赤心相待”等人体成语在日常生活无处不在。目前,学者们对人体成语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化、翻译、语法以及对比研究等视角,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工作较少。本文拟以人体成语为研究对象,以《新华成语大词典》中的人体成语为语料,通过整合体认观、自主依存和框架理论,构建出EAF(Embodiment-Autonomy and Dependence TheoryFrame Theory)分析模型。对汉语人体成语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汉语人体成语和人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体验息息相关,成语内部互相依存,而且是在人体这个大框架下运行的。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1.句法上,行为事件模型的汉语四字人体成语内部主要是动宾结构,事体模型的汉语四字人体成语内部主要是向心结构。从句法功能来看,汉语四字人体成语可作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2.语义上,汉语四字人体成语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存在并列,承接,因果和目的关系。3.语用上,汉语四字人体成语具有经济性,生动性以及褒贬三种语用效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对汉语人体成语形成的认知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汉语四字人体成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次,通过对语料库中的人体成语进行研究,以利于我们对人体成语背后成因的理解,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使用这些成语,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及中国成语背后所隐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