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西方国家中GERD发病率为10%-20%,在中国其发病率则为5.77%-10.00%。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流,有些患者可无典型症状,而仅表现为胸痛,位于胸骨后,严重时疼痛剧烈并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等,酷似心绞痛,临床上易误诊为冠心病,致使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进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与冠心病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两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 方法: 收集2013年01月至2018年0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因胸痛曾被误诊为冠心病的4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同时选取103例确诊为冠心病的资料完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5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51例。应用SPSS 19.0软件包对胃食管反流病与冠心病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胸痛性质、胸痛时间及伴随症状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而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在一般情况方面,胃食管反流病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比例低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性别、合并肥胖、吸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食管反流病组平均发病年龄为57.28±10.11岁,冠心病组平均发病年龄为64.36±10.69岁,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胸痛性质、胸痛时间及伴随症状方面,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胃食管反流病组出现胸痛时间>20分钟、伴有反酸、嗳气、烧心症状的比例较高,出现放射痛、伴有大汗淋漓症状的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相比,胃食管反流病组出现闷痛、伴有反酸、嗳气、烧心症状的比例较高,出现压榨痛、放射痛、伴有大汗淋漓、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症状的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冠心病相比,伴有反酸( OR=43.113 95%CI 4.264-435.902)及伴有烧心(OR=9.994 95%CI 1.124-88.837)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而年龄>60岁(OR=0.185 95%CI 0.073-0.471)、放射痛(OR=0.203 95%CI 0.061-0.680)及伴有大汗淋漓(OR=0.056 95%CI 0.011-0.289)则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在临床上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本研究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冠心病的病例及确诊冠心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与冠心病相比,伴有反酸及烧心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而年龄>60岁、放射痛及伴有大汗淋漓则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因素。对可疑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应注意了解相关病史、症状特点及相关伴随症状,在排除心源性疾病后应行内镜检查、食管反流监测或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来评估病情,以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