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隐性逃课现象似乎更为普遍和严重,它涉及大多数学生,并且给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浪费了课堂上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这一现象依然没能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没能像显性逃课一般采取诸如点名和指纹识别等有效的措施,更有甚者是放任自流,莫然许之。因此,进一步的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本研究以天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和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文献、观察、访谈和问卷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从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了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普遍、表现形式多样、时长占到一节课的20分钟左右,并且隐性逃课在学校类型和性别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专业课的隐性逃课行为好于其他课程、小班授课好于大班授课,学生的心理活动主要呈现“反对”、“可以理解”等现状;其次,根据现状从学生自身、教师素养、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其它一些家庭和社会风气等方面分析原因;最后,本研究针对性的从学生自制力、教师素养、学校的思想教育和课程设置管理以及与家庭、社会的众力合成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减少和改善大学生的隐性逃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