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女作家董秀英小说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秀英作为佤族文学史上第一位书面文学作家,是当代佤族文学的先行者。她的小说更是被称为佤族作家文学敲响的第一声木鼓,对当代佤族作家文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董秀英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简述佤族及佤族文学,意在展现佤族及佤族文学对董秀英创作的影响。佤族是中国云南省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文化艺术。董秀英作为具有佤族血缘,生活在阿佤山寨的佤族文化代言人,对这一民族的历史、文化及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她植根于阿佤山,生长在彪悍的阿佤人中间,对阿佤山阿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的小说第一次为读者展示了佤族真实、生动的社会历史进程和鲜为人知的民俗生活画卷,以及佤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第二部分对董秀英的作品进行文本分析,着重分析中篇小说《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和长篇小说《摄魂之地》。中篇小说《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奠定了她在佤族文学的独特地位。她以自己的祖母、母亲和自己为原型,用三代人的不同经历高度概括了佤族的历史变迁,且较完整的反映了佤族妇女的命运。第一代女人叶嘎,被严酷的自然环境所压,死于鹰爪之下,第二代女人娜海,不仅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压迫,还要被社会生活中愚昧的传统所束缚,第三代女人妮拉因新时代的到来终于成为第一代有知识的佤族人,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作者在小说中试图借佤族的生活和历史,来展示这个古老民族通过同严酷的自然和愚昧的传统不断斗争,而迎来的真正意义上的新生。这部小说中,董秀英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佤族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做出的奉献与牺牲的描写,是其无意识的女性意识的自然流露,也是一个女作家真情的流露。之后,她在中篇小说《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延伸,完成了长篇小说《摄魂之地》的创作,这也是董秀英唯一的长篇小说。小说围绕佤族布绕克部落的变迁,以及女主人翁娜巴拉和男主人翁安木嘎的爱情悲剧,生动的展现了阿佤地区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社会变迁,充分的展示了一个古老民族艰难而痛苦的发展历程。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佤族的“百科全书”,对我们了解佤族的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第三部分通过对董秀英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研究,得出其小说的主要特点,即以董秀英式的朴素语言为载体,以时间顺序的“链条式”线性结构为依托,以佤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为标志,通过全知性的叙事角度,对佤族女性及佤族历史进行全方位的反映。董秀英以佤族的日常生活为蓝本,经过艺术的再加工,把佤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眼前。
其他文献
在农业保险快速发展背景下,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发生农业巨灾风险,将对保险公司造成财务灾难甚至破产,保险公司必须采取措施应对农业保险巨灾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学校、幼儿园直接饮用水水质微生物状况,为提高学校幼儿园饮用水卫生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照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
身体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被制造的,任何个体都只是身体之网的一个节点,它集私人性与公共性于一体。身体叙事不仅是一种叙事方式,也是人类的生存方式,身体叙事是建构私人领域与公共
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利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者通过合理的课程开发, 既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推动作用, 帮助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词典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学会合理利用词典能使学生既学到语言的知识,又能提高学习能力,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中英语学习中
细胞膜在许多基本生物学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细胞.细胞相互作用、信号转导和物质运输.分析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细胞的膜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助于了解这些生物学过程以及发
指纹,具有各人各指不同的特定性、特征终身不变的稳定性和触物留痕的反映性等特征,在法庭科学中对显现出的指纹进行分析、识别、鉴定是认定犯罪嫌疑人身份的依据,也是侦查部门查
常州词派诞生在常州经学异军突起之时,词派初期的参与者大多具备经学家的背景。本文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乾嘉年间常州经学的脉络,为探讨嘉道时期常州词派的
宫词的大量出现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而在大量的宫词作品中,独王建和花蕊夫人之作在宫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王建首次做大型宫词组诗,有创体之功,称为“宫词之祖”,后之
汪中是清代有名的经学大家,也是清中期骈文作家的代表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其经学方面的关注和学界对于骈文研究的忽视,对其骈文成就的研究一直未受重视。本文通过对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