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的小分子有机凝胶的构筑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y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性质的小分子有机凝胶剂,并详细地研究了其在有机溶剂中的自组装及光学性质,取得如下创新性结果:合成了一系列香豆素衍生物,并研究了它们的自组装性质。发现含有三个十六烷氧基的香豆素衍生物是一个很好的凝胶剂,在甲苯凝胶相中,分子是通过双分子柱状堆积形成一维结构,进而缠绕成三维网络结构。分子在聚集后显示了荧光增强的现象。另外,可以通过香豆素单元的[2+2]环加成反应调控凝胶的光学性质。合成了胆固醇取代的双水杨醛Schiff碱衍生物,并研究了分子的凝胶性质,发现只有两个水杨醛Schiff碱基团之间的间隔基是二苯甲基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成凝胶能力,并得到螺旋状凝胶纤维。特别地,基于该化合物的有机凝胶的荧光发射强度是相同浓度下溶液的荧光发射强度的1000倍以上,我们认为这种聚集诱导的荧光增强现象是由于在凝胶相中分子通过π-π相互作用形成J-聚集体和分子运动受到限制导致的;同时由于Schiff碱能发生光致顺反异构化,所以在凝胶相中具有光致变色性质。合成了一系列长碳链取代的双水杨醛Schiff碱衍生物,研究了分子的凝胶性质,发现与胆固醇取代的双水杨醛Schiff碱衍生物相比,其成凝胶能力明显下降。从干凝胶的扫描电镜发现,此种凝胶剂在凝胶状态下形成了棒状纤维。荧光光谱显示,有机凝胶发出很强的荧光,而相同浓度下溶液几乎不发光。合成了苯乙烯基吡啶衍生物,将其与带有不同数目和不同长度烷基链取代的苯甲酸衍生物作用,获得了二元有机凝胶体系。发现凝胶的发射强度是同浓度溶液的10倍左右。这种通过简单的自组装控制合成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的有机凝胶的方法为制备功能化有机凝胶提供了简单易行的途径。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在教学目标这条主道上的一个个教学环节好比是颗颗珍珠,而各个环节活动间的过渡则是串联珍珠的丝线,缺少这条线,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美丽的项链。在一堂课中,课堂过渡就是把教师施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范围也越来越大。在信息大爆发时代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论文分析了目前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瓶颈,进一步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伙伴关系的进程,而且为高校小语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时代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