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小说家丹·布朗所著的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自二零零三年问世以来在广大读者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但激起了各国读者对于欧洲宗教、历史、建筑、艺术等领域知识的浓厚兴趣,而且吸引了不少来自不同学科的严肃学者的目光。毫不夸张地说,该小说的热销已经成为了值得文学批评界关注的一个全球性文化现象。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这部作品叙事艺术方面的评价并不多见,西方学者多把目光集中于小说极富争议性的宗教历史主题上;国内仅有的几篇与之相关的文章,则都停留在对这部作品的语言、叙事风格的总体评价上,而对它的小说类型、叙事视角和时空表现等方面的阐述则仍显零散和单薄。然而,本文作者认为这些恰恰最能反映这部惊悚小说的叙事艺术魅力,因而正是本文将集中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达·芬奇密码》叙事艺术的第一大特色就是融类型小说和严肃主题于一身,兼顾娱乐性和知识性。作者同时抓住了现代读者对类型小说的迷恋和对未知事物的普遍好奇心理,从而赢得了不同阶层的广大读者。第二大特色是它对类型小说成规与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完美结合。作者有意识地对传统文类进行改造、创新甚至颠覆,以期获得更佳的审美效果。第三大特色则体现在小说精湛的叙事技巧上,尤其是其富于变换的叙事视角和电影化的叙事手法。本文结构上也大致按照作品的上述特色,分为叙事结构、叙事策略和叙事技巧三个部分,旨在完整地展示该小说雅俗合流,传统和后现代完美结合的叙事艺术。引言部分由研究综述和论文主题、目标及方法论两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小说的创作环境,包括通俗文学创作的类型化趋势,以及后现代主义对类型小说的影响两部分。前一部分以经典叙事学为指导,重点分析了类型小说的叙事结构上的成规。第二章讨论作品叙事艺术中较为类型化的一面,即《达·芬奇密码》作为惊悚小说的成规化情节结构,以及出色的悬念设计。第三章考察作品叙事艺术中后现代主义色彩浓厚的一面,主要围绕对权威话语的挑战、对历史与虚构界限的模糊、开放的结局和作品的互文性等话题展开讨论。第四章运用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小说叙事话语方面的技巧,主要集中在持续变换的叙事视角和小说电影化的时空表达上。最后,论文得出结论:《达·芬奇密码》将严肃主题、丰富知识和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融入类型小说的叙事策略,其丰富而精湛的叙事技巧和对当代读者接受心理和审美需求的正确把握成就了这部雅俗共赏的畅销小说,也为当今同类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