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川崎病急性期患者及恢复期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k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川崎病急性期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研究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急性期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方法:记录27例KD急性期患者(8例冠状动脉扩张)与19例正常儿童的左室心尖位长轴切面、二腔切面及四腔切面,左室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短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图像,分别测量左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SL)、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SR)与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SC)。   结果:①KD急性期患儿左室大部分节段收缩期峰值SL与SR均低于正常组(P<0.05),且以SL减低为主;②急性期KD患儿左室收缩期峰值SC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KD急性期患儿中8例冠状动脉扩张者(含7支冠脉瘤样扩张)左室收缩期峰值SL、SR均低于19例冠状动脉未扩张者,但大部分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期KD患儿无论有无冠状动脉扩张左室长轴和短轴收缩功能均降低。   第二部分、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川崎病恢复期患者左室径向收缩功能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研究川崎病恢复期患者左室径向收缩功能。   方法:记录25例KD恢复期患者(8例冠状动脉扩张)、27例KD急性期患儿与19例正常儿童的左室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短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图像,测量左室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SR)。   结果:①KD恢复期患儿左室所有节段收缩期峰值SR均低于正常组,且大部分节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KD恢复期患儿左室所有节段收缩期峰值SR均大于KD急性期患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KD恢复期患儿中8例冠状动脉扩张者左室大部分节段收缩期峰值SR低于17例冠状动脉未扩张患儿左室收缩期峰值S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恢复期KD患儿左室径向收缩功能仍降低,与冠状动脉扩张与否无关。
其他文献
目的:谷氨酰胺(Glutamine,Gin)相关研究是营养和代谢领域最为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进行Gin相关研究以期待对危重病人以及危重新生儿进行更好的营养支持。我们利用MS(meth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60C/T基因多态性在汉族、维吾尔族尿石症患者中的分布,探讨不同种族之间VEGF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及其对尿石症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集汉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多学科融合、交叉是各类学科发展的必要途径与趋势。数字医学成像系统及计算机系统在医学领域应用,可将患者的影像模型化,并根据基础、临床需要任意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