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川崎病急性期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研究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急性期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方法:记录27例KD急性期患者(8例冠状动脉扩张)与19例正常儿童的左室心尖位长轴切面、二腔切面及四腔切面,左室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短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图像,分别测量左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SL)、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SR)与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SC)。
结果:①KD急性期患儿左室大部分节段收缩期峰值SL与SR均低于正常组(P<0.05),且以SL减低为主;②急性期KD患儿左室收缩期峰值SC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KD急性期患儿中8例冠状动脉扩张者(含7支冠脉瘤样扩张)左室收缩期峰值SL、SR均低于19例冠状动脉未扩张者,但大部分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期KD患儿无论有无冠状动脉扩张左室长轴和短轴收缩功能均降低。
第二部分、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川崎病恢复期患者左室径向收缩功能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研究川崎病恢复期患者左室径向收缩功能。
方法:记录25例KD恢复期患者(8例冠状动脉扩张)、27例KD急性期患儿与19例正常儿童的左室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短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图像,测量左室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SR)。
结果:①KD恢复期患儿左室所有节段收缩期峰值SR均低于正常组,且大部分节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KD恢复期患儿左室所有节段收缩期峰值SR均大于KD急性期患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KD恢复期患儿中8例冠状动脉扩张者左室大部分节段收缩期峰值SR低于17例冠状动脉未扩张患儿左室收缩期峰值S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恢复期KD患儿左室径向收缩功能仍降低,与冠状动脉扩张与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