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就业分布的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种类和范围也大为扩展。城市空间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国家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研究武汉市现有的就业人口分布形态,并通过探讨1982年到2010年这三十年间武汉市就业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寻找武汉市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轨迹和演化机制,为武汉市以后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上,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后,借助ArcGIS软件用区位商的方法对就业人口和就业密度的集中性进行了可视化显示;对于就业中心的识别主要采用了等值线的方法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工具进行确定;除此之外还采用了统计学中的线性回归进行趋势预测;在分析就业分布形态的演变时,主要是借助于ArcGIS软件中的平均中心和标准差椭圆分析工具。综合运用各种统计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希望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展示武汉市的就业空间分布形态。在梳理与借鉴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对就业要素的分析与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武汉市就业人口总数巨大,就业结构日益合理。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持续增长,武汉市的就业中心出现在长江和汉江汇合之地,就业人口的空间形态总体上呈现出单中心的格局。(2)各行业的就业分布格局各不相同。制造业的就业人口出现了向远郊区转移的趋势,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这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发展调整和产业本身的发展特点密切相关。(3)就业空间分布形态的演化上,总体是以向中心集聚发展为主导,同时出现中心边缘——轴向发展的变化趋势。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武汉市独特的三镇格局背景下的城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就业中心的识别方法采用就业密度的等值线、就业数量的空间自相关、线性回归等方法。(2)1982年和2010年不同城市发展背景和水平下的就业分布格局的演变分析,较大的时间跨度和研究数据的可信度,保证了研究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其他文献
本研究运用质化研究的方法,采用新闻生产社会学的研究取向,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到娱乐资讯类节目编辑加工的第一线,以安徽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娱乐直通车》为个案,研究了娱乐资
双廊白族民居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主体特质,但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从白族民居文化的主体、建筑特质、文化环境和政府保障等角度着眼,提出了尊重民居原
目的:研究新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疾病流行现状及其行为危险因素现状。分析新疆慢性心肺疾病现状,结合新疆卫生实际工作,为制
水资源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下突出的环境问题。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迫使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做出改革与升级。现有研究已证明高效、稳定、环境友好型的电去离子(Elec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加,大型综合商场的数量逐年攀升。大型综合商场由于电气设备多、可燃物极多、人流量大
目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虽常主要表现为胸部疼痛,但也有少数患者以咽喉部紧缩感为特征性的表现。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以咽喉部紧缩感为主诉的冠心病患者群体进行前瞻性研究,尝试描
人体生理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理论抽象,理解困难。由于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加之4G网络费用越来越低,手机逐渐被应用于课堂和课外教学中。本文随机选取了6个自然班,针对
通过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渠道的冻胀量、热力耦合关系和换填深度对冻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与1次冻融循环相比,10次冻融循环下渠道的冻胀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温度
[目的]通过分析智能化IETM知识库的结构和知识组织方式,对智能化IETM知识库映射关系演化的方式和映射集的变化进行探讨。[方法]在本体映射演化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映射集合的概
世界在瞬息万变之中把我们带入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感受着科学的信息化和技术的数字化,也欣喜着信息化教育的到来。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局限于传授学习者固有的知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