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微屏蔽传输线射频特性研究及其应用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pas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低频段到毫米波频段,RF MEMS器件具有体积小、紧凑且方便集成的特点。MEMS工艺相比传统工艺手段提供了精确度为μm级加工,有利于实现高性能的毫米波器件。传输线是微波射频系统中最基本的元件,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在MEMS技术的帮助下,针对传统传输线结构在高频段性能恶化严重的问题,人们提出了多种新型结构如提升式、重叠式等共面波导结构。这些新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输线的微波性能如特性阻抗变化范围、插损等,但各个结构也具有各自的缺点如集成、加工难度大以及应用范围有限等,因此在本论文中针对另一种新型传输线-薄膜支撑空腔型微屏蔽传输线进行分析,得到微屏蔽传输线的传输特性以及利用其设计滤波器结构、移相单元。本文的主要内容为:1.提出微屏蔽传输线的物理结构,分析传输线的信号传输模式,利用保角变换法分析传输线的传输特性(如特性阻抗、相对介电常数等)。与CPW传输线相比较,研究分析微屏蔽传输线的插损和色散特性。同时在微屏蔽传输线结构加入上屏蔽腔体,分析整个屏蔽腔对传输线辐射损耗的影响。最后对微屏蔽传输线结构中的物理参数进行分析,得到传输线物理参数对传输线性能的影响。2.分析传输线的不连续结构的电气分布参数模型,利用传输线的耦合线结构设计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结构。设计了25GHz的高低阻抗低通滤波器,通带内的插损小于0.5dB,阻带抑制-12.5dB@5GHz;同时设计了两个45GHz的宽带带通滤波器,带宽50%,带内插损小于1dB;针对微屏蔽传输线结构设计了传输线的MEMS加工流程。3.针对开关线型移相器结构尺寸大的难题,提出了改良型微屏蔽传输线结构。利用微屏蔽传输线设计了45°的移相单元,通过仿真紧凑型移相单元实现了中心频率为30GHz的49°移相,插损在1dB以内。4.为了方便微屏蔽传输线测试以及与集成电路集成,本论文中设计了微屏蔽传输线与WR10矩形波导之间转换结构,分析转换结构传输模式的改变,仿真结果显示在整个W波段转换结构具有2dB以内的插损。同时研究分析了微屏蔽传输线与共面波导之间的过渡,分析了交接处电场的不连续性突变和高次模态的激励。
其他文献
用La-Ba-Ox-助剂作为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研究了从0.5ml放大到30ml和200ml装量时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在催化剂装量利大时用薄导反应器通过反应条件的合理调整(如适当地降低反应空速与反应管外加热的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银行业更是将这种竞争演变的彻底。商业银行不仅需要应对强势的竞争对手,更需要面对的是一直伴随商业银行日
目前天然气脱碳和脱硫的主要溶剂是醇胺类水溶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N-甲基二醇胺(简称MDEA)。作者采用严格的混合溶剂电解质理论建立的气体吸收溶解度和吸收热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可
对比研究了不同还原温度下CO2与CO在Ni/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523K、673K和723K还原后形成的N物种均是良好的CO吸附中心,且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CO吸附量增大,但当还原温度升高至773K时,催化化剂对CO的吸
提出并初步证实了甲到甲酯与三聚甲醛合成乙醇酸甲酯反应中的羰化反应机理,具体为:(1)甲酸甲酯分解产生CO和甲醇;(2)甲醛羰化、甲缩醛羰化形成乙醇酸甲酯和甲氧基乙酸甲酯;(3)产物间部分聚合
[本刊讯]2009年8月19日,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中华护理学会百年庆典系列活动暨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庆典大会总结了改革开放30
期刊
展望过去2003年,无疑是CPU更新换代十分频繁的—年.而内存方面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DDR500规格的内存已然上市。面对越来越快的CPU和内存.处理速度的瓶颈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主板上。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乳腺良性病变切除同期行乳腺后间隙隆乳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合并乳腺良性病变的隆乳患者43例。根据患者情况,标记乳腺病损
在汉代的墓葬艺术中,神仙题材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热门题材之一。人们渴望升天,过着神仙般的美好生活。作为汉代最高神的太一,究竟在人们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本文主要依据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