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河流域径流分析与模拟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te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河起源于太行山地区,是河南省最北部的水系,属海河流域,与漳河同是漳卫南运河上游的两大支流,卫河流域占整个漳卫南流域面积的40%。从上世纪70年代起,卫河流量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1963年卫河年径流总量68.8亿m3,到1979年降到6.28亿m3。由于水量的减少,造成湿地面积萎缩,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为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卫河流域用水量大幅增加。2000年河南省卫河流域内总用水量达到35.2亿m3,本地水资源利用率已达到100%。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利用卫河流域水文站元村集站与合河站的历史水文资料,通过运用相关分析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卫河年径流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卫河流域水资源、改善和保护卫河流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元村集站与合河站水文时间序列资料分析整理,利用过程相关图、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卫河流域降雨、径流分配特征及径流变化趋势。其次,建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元村集站为例,模拟径流与降雨之间关系。最后,通过构建小波神经网络模型,以合河水文站为例,对年径流序列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其他文献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技术,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可以全面提高人
本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煅烧水泥熟料过程中重金属的逸放特性、重金属的逸放对周边土壤的污染、重金属逸放影响因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在科技档案的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给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效率的提高和便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科技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探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从而大幅度的提升了各行业在管理水平.尤其是现阶段文物库房管理方面通过与数字化的有效结合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其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