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加压素Ⅱ对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m_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体重110-150g的雄性SD大鼠,分离获取骨髓单核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培养诱导,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表面标志以及Dil-acLDL摄取试验细胞功能学检测。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等方法确定GPR14在EPCs上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小室进行趋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UⅡ对EPCs迁移的影响,检测UⅡ作用EPCs后,RhoA和GTP结合RhoA、MLC磷酸化水平,以及GPR14受体拮抗剂Urantide和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UⅡ诱导EPCs迁移的影响。CCK-8增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UⅡ对EPCs增殖的影响,检测UⅡ作用EPCs后,MAPK的激活状态,以及GPR14受体拮抗剂Urantide和MAPK抑制剂对UⅡ诱导EPCs增殖和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从细胞贴壁,伪足样突起,“集落”形成,到条索样结构以及呈典型铺路石样外观,表现内皮祖细胞生长特性。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提示CD133、VEGFR-2、vWF表达阳性。摄取DiI-acLDL结合FITC-UEA-1试验,FITC-UEA-1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显示,在分子和蛋白水平EPCs均有GPR14表达,免疫荧光检测GPR14在EPCs膜上染色阳性。UⅡ诱导的EPCs迁移呈典型的剂量依赖型,Urantide和Rho激酶抑制剂Y-27632抑制UⅡ对EPCs的趋化作用(p<0.05,vs.UⅡ组)。UⅡ诱导GTP结合RhoA增加,和对照组相比,UⅡ(10-8M)诱导RhoA和GTP结合RhoA增加约3倍(p<0.05,UⅡ组vscontrol组),GPR14抑制剂Urantide可以显著抑制这种效应(p<0.01 vs.UⅡ组),Rho激酶抑制剂Y-27632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 vs.the 10-8M UⅡgroup)。UⅡ诱导增加MLC磷酸化增加,和对照组相比,UⅡ诱导增加MLC磷酸化增加约2.5倍(p<0.05,vscontrol组),GPR14抑制剂Urantide和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均可显著抑制这种效应(p<0.05,vs.UⅡ组)。UⅡ对EPCs促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型,Urantide、SB203580和PD98059对UⅡ诱导的促增殖效应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分别为62.4%、54.3%、和49.2%(all p<0.05 vs.the10-8M UⅡ组)。但SAPK/JNK抑制剂SP600125对增殖无抑制作用,且有增强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 vs.the 10-8M UⅡ组)。和对照组相比,UⅡ组p38MAPK磷酸化程度显著增高(p<0.05 vscontrol组),这种效应可以被GPR14受体拮抗剂Urantide完全阻断(p<0.05 vs.UⅡ组),被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部分阻断(p<0.05 vs.UⅡ组)。和对照组相比,UⅡ组p44/42MAPK磷酸化程度显著增高(p<0.05 vscontrol组),这种效应可以被Urantide完全阻断(p<0.05 vs.UⅡ组),被p44/42MAPK抑制剂PD98059部分阻断(p<0.05 vs.UⅡ组)结论:1、所培养的细胞证实为内皮祖细胞,EPCs表达UⅡ特异性受体GPR14受体。2、UⅡ是一种新的内皮祖细胞趋化肽,趋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与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相关。3、尾加压素Ⅱ促进骨髓源EPCs增殖,其机制与ERK1/2和P38MAPK的活化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 IRP)患者自身抗体(IgG/IgM)在骨髓红系造血细胞及其他造血细胞膜上的作用靶点,探索IRP患者造血细胞膜上可能的
目的:分析慢性胃炎患者采取连夏芪麦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连夏芪麦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自从人们发现爱斯基摩人的冠心病发生率是北欧斯堪的那维亚人的十分之一之后,鱼油中的N-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