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美地区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南美洲13国,总共33个独立国家和13个尚未独立的地区,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大市场。扩大对拉美地区市场出口,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出口市场中的份额,有助于我国降低出口市场集中度,也符合我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和拉美国家的经贸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拉美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工业发展水平较高且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市场,中拉贸易互补性非常强。进入21世纪,中国与拉美不断扩大的贸易规模,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中国对拉美出口贸易总量变动、出口产品结构以及拉美反倾销贸易壁垒等理论与政策问题,是学者普遍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文献较为丰富,但进行严格的实证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总量—贸易方式—产品结构”的研究路径,以出口贸易理论为起点,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考察中国对拉美地区出口贸易发展及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对拉美地区出口贸易流量规模与结构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图表分析及贸易模型,从总量、贸易方式、产品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对拉美地区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并通过构建中国对世界的出口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本文研究认为,中国对拉美出口受出口国经济规模、进出口国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以及进口国开放度影响较大,而贸易潜力测算结果表明,目前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中的巴西和智利出口贸易发展良好,与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贸易不足。根据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对拉美地区出口在总量上具有非常大的潜力,而出口的贸易方式结构及产品结构正在一步步优化。按照充分发挥中国资源禀赋优势的原则,以促进中国对拉美出口贸易结构优化为主线,本文研究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对拉美出口贸易发展模式及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