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成年人群中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tHcy)与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及考察其它可能的效应修饰因子。方法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二十一个乡镇的农村地区进行了H型高血压惠民工程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流行病学问卷收集了参与者的性别、身份证号、既往疾病史、用药史、吸烟、饮酒、职业及生活情况等基本信息,并进行了身高、体重、血压等的一般体格检查,使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速率法)定量检测了受试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使用便携式全自动无创型动脉硬化检测仪进行测定。通过tHcy和tHcy以<10,10-<15和≥15μmol/L三分组以及tHcy以<10.6,10.6-<12.8,12.8-<15.7和≥15.7μmol/L四等分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评估其与cfPWV和动脉硬化(cfPWV≥10 m/s)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16644人进行分析,其中纳入分析人群的平均年龄为(61.2±9.5)岁,女性10532人(63.3%),tHcy平均水平为(13.9±9.5)μmol/L,cfPWV平均水平为(9.4±2.3)m/s,动脉硬化5295人(31.8%)。人群的tHcy低(<10μmol/L)、中(10-<15μmol/L)和高(≥15μmol/L)水平分别占19.5%,50.3%,30.2%。以cfPWV和动脉硬化作为因变量,tHcy连续变量(每5μmol/L单位增加)作为自变量,在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自述心血管疾病史、降压药治疗史、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受教育程度、乡镇、心理紧张程度影响因素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tHcy与cfPWV(β=0.10;95%CI:0.08-0.13;P<0.001)和动脉硬化(OR=1.11;95%CI:1.07-1.14;P<0.001)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tHcy以三分类变量(tHcy:<10,10-<15和≥15μmol/L)作为自变量时,在调整上述协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与tHcy<10μmol/L的参与者相比较,tHcy≥15μmol/L的参与者中观察到cfPWV水平显著升高(β=0.37;95%CI:0.28-0.47;P<0.001),相应地,在那些tHcy:10-<15μmol/L的参与者(OR=1.18;95%CI:1.05-1.33;P=0.006)和tHcy≥15μmol/L的参与者(OR=1.50;95%CI:1.32-1.71;P<0.001)中观察到动脉硬化患病率显著升高。与上述结果一致,当tHcy以四等分变量(tHcy:<10.6,10.6-<12.8,12.8-<15.7和≥15.7μmol/L)作为自变量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得出相似的结果。当以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吸烟状况、饮酒状况、降压药治疗史、糖尿病分别做为分层变量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在较高年龄(年龄≥60岁,交互作用P=0.008),较低体质指数(<25 kg/m~2,交互作用P=0.026),高收缩压水平(≥145 mmHg,交互作用P=0.048)和糖尿病(是,交互作用P=0.045)的参与者中发现tHcy与cfPWV有更强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成年人群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和动脉硬化患病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在高年龄组、低体重组、高收缩压组、糖尿病组中有更强的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