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霁野翻译风格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z0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霁野,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在翻译界享有较高的盛誉。一直以来,文学及翻译界对李霁野先生译作的评价甚高,但国内的学者对其翻译风格的讨论却略显不足。  本文运用翻译风格理论,对李霁野翻译风格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简爱》译本语言、文化方面特征的具体分析,归纳李霁野的翻译风格。  作者归纳出李霁野的翻译风格如下:1、在词汇方面,善用叠字,使得译文更加形象、确切,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强;常借助感叹词来表达情感;译本中夹杂一些文言词汇;译本中多政治色彩强烈的词语,使得译本较为激进。2、在句子层面,译者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保留原文本中的句子结构,颇具欧化的语法风格。3、在文化方面,译者采取归化、音译加注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尽管学界对李霁野的翻译作品评价很高,但李霁野的译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在译本中有些地方译者忽视了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感情色彩,这是以前的研究中没有提到过的。作者从多方面分析影响李霁野翻译风格的因素。李霁野翻译风格受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两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五四”是李霁野文学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著名的文学革命家如鲁迅、瞿秋白、郭沫若等成为我国文学翻译事业的领导力量,把翻译事业同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将西方进步思想和文化作为革命的武器。新文化运动爆发后,口语取代了文言文在书写中的统治地位,作为一种新的书面表达方式,口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言文的影响,这正是当时许多文学作品中文白夹杂现象的重要原因。李霁野的翻译风格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李霁野的汉语言表达习惯,在其原著中有很多与译本相同的表达方式;李霁野的翻译思想,他一贯主张“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其他文献
清洁生产是HSE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甘肃兰港石化有限公司围绕清洁化生产,通过强化组织管理,制定相应措施,加强工艺流程与工艺操作条件的优
石原慎太郎(1932- ),现任东京都知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日本政坛之上。1999年、2003年两度以最高票数当选东京都知事。政治家的石原以“强硬”著称,推行极端化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于1925创作的一部不朽名作,它生动地展现了美国在一战后的社会面貌,让读者从更为广阔角度来透视当代人对美国梦的追求.菲茨杰拉德是在美国当代
中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2008年140×104t/a新延迟焦化装置建成和2009年一套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完成MIP改造造成液化石油气的产量大幅增加。为适应这一变化,气体分馏装置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