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大陆的热力变化特征及其对亚洲季风影响的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bull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陆热力对比是季风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任何一方的热力状况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季风的变异。亚欧大陆涵盖了全球最大的陆地面积,复杂的下垫面热力条件自然在季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论文利用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不同季节亚欧大陆地面温度变化的主要特征,然后重点讨论了冬季欧亚大陆北部区域A(55°-65°N,80°-100°E)和亚洲南部区域B(20°-30°N,80°-105°E)的热力变化特征,并定义了热力差异指数LTD*,分析了冬季欧亚大陆热力差异变化与气候异常的关系,同时考察了正负热力差异指数年的大气环流和洋面热力特征,试图寻找影响东亚季风气候的可能因子,得到如下结论:   1、亚欧大陆冬季存在明显的经向热力差异,其南部地区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而北部区域除了明显的年际差异外,还表现为一定的年代际特征。LTD*为正(负)时亚欧大陆“北偏暖、南偏冷”(“北偏冷、南偏暖”)。通过周期分析发现亚欧大陆热力差异年际变化2-4年周期显著,年代际变化以准10年为周期,突变年份大致出现在1970年代末和1990年代末。   2、亚欧大陆经向热力差异指数LTD*与东亚冬季风有很好的联系:在正(负)指数年份中,东亚冬季风加强(减弱),东亚中高纬度地区对流活动减弱(加强),降水偏少(偏多),而东亚中低纬度地区对流活动加强(减弱),降水偏多(偏少)。   3、亚欧大陆区域热力差异持续性不好,一般从冬季持续到春季,在4月左右基本消失。由陆面热力差异异常引发的大气环流和对流活动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主要表现为:在正(负)指数年份中,冬季,极地环流偏弱(强),亚欧北部温度增暖(偏冷)区得以维持,后期初夏,哈德莱环流偏强(偏弱),东亚副热带地区盛行下沉(上升)气流,高层偏东气流较弱(强),对夏季风建立不利(有利),夏季东亚地区降水分布与“Ⅱ(Ⅰ)类雨带”分布大致一致。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积雪通过反照率效应和水文效应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从而对东亚夏季风异常产生重要影响,正确认识这两种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及其维持机制有助于揭示高原积
醴陵沩山窑的陶瓷“涂鸦”绘画装饰手法作为民国时期陶瓷培训与探索过程中的产物,不但具有开创性、实验性,还蕴藏着超越时代的文化意义,对当代陶瓷装饰绘画“创新而不够新”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气象场、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湍流结构比平坦、均一下垫面更为复杂。我国中东部丘陵河谷盆地地区,小风的发生频率通常较高,污染物集中在排放源附近,极易导致较高的
本论文通过比较不同资料集热带气旋生成数的差异,选取客观性好的序列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影响台风生成的几大要素因子,寻找决定西北太平洋夏季台风生成数(WNPTYF)的敏感因子;通
本文利用2002—2009年8年中6、7、8、9月份的NCEP1°×1°分析资料对登陆我国大陆的41个台风与150hPa高层环境位涡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发现:8年中共有23个台风受到150hPa南亚高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2个苹果RNA解旋酶基因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和氨基酸序列基本特征等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基因在果实成熟期和砧穗互作中的表达差异;利用PlantCARE软件
借助互联网,消费者不但可以轻松找到他们所需的商品,还可以将自己闲置的资源分享给他人,从而获取收入。分享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商业、服务和技术方面的变革。商业变革:用
一直以来,党报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如:功能性宣传难做、成就报道难看、典型经验难以深入读者内心等等。作为党的舆论主阵地的党报,必须积极、主动地去面对现实,在纷繁复杂
本文通过USGS和MODIS数据获得长三角地区城市范围扩展前后的地表类型分布,利用WRF模式对该地区2000-2009年10个夏季的气候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城市范围扩展对气温、局地环流、降
气溶胶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吸收散射辐射,也可以作为云凝结核参与云物理、降水过程,对全球和区域气候以及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华北平原人口密度高、工业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