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移植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探讨BMP-2预诱导对MCSCs移植后心功能改善的作用,为临床应用MCSCs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从雄性SD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通过单克隆培养技术、c-kit免疫荧光标记和RT-PCR检测心肌早期转录因子Nkx2.5的表达,从MMSCs中筛选具有心肌特异分化潜能的MCSCs。然后,在体外扩增培养。移植前用BMP-2预诱导,以启动M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结扎雌性SD大鼠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动脉结扎后不同时间取梗死区心肌组织,作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梗死区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在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1周,于梗死区边缘分别移植MMSCs、MCSCs和BMP-2预诱导的MCSCs。在细胞移植后2周和4周,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变化。细胞移植后4周,取移植区心肌组织,作冰冻切片,Masson染色后观察组织结构变化,采用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瘢痕组织周围的微血管。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梗死区瘢痕面积和微血管密度。用原位荧光杂交法标记心肌组织中含有Y染色体的MCSCs,检测这些细胞的cTnT表达。
结果:从MMSCs克隆中筛选出表达早期心肌转录因子Nkx2.5的c-kit+MMSCs克隆。心肌梗死后2h,可见缺血性心肌呈凝固性坏死。梗死后1d,心肌细胞溶解,并有大量炎症细胞聚集。梗死后3d,形成肉芽组织。梗死后1周纤维组织增生,梗死后2周呈现纤维化,梗死后4周瘢痕组织形成。在细胞移植后2周和4周,与对照组、MMSCs移植组和MCSCs移植组比较,BMP2预诱导MCSCs移植组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强,左室短轴缩短分数和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细胞移植后4周,BMP2预诱导移植组和MCSCs移植组瘢痕面积比率显著缩小,心肌再生明显。含Y染色体的MCSCs表达cTnT,表达强度同周围心肌细胞,移植细胞与受体心肌相连接。在细胞移植组梗死区CD31+微血管增多,微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MCSCs移植入心肌梗死模型后,能够分化为功能性心肌,明显改善心功能,并诱导血管新生。在减少瘢痕范围和改善心功能方面,MCSCs的移植治疗效果优于MMSCs。用BMP-2预诱导的MCSCs在梗死区能够较好地向功能性心肌分化,显著改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