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以先锋姿态走进大众视线的当代作家,格非的作品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早期创作了《追忆乌攸先生》、《迷舟》、《陷阱》、《褐色鸟群》等大量中短篇小说,此一时期,作家受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影响,沉迷于叙事技巧的探索,擅于运用空缺、重复等构造“迷宫”,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先锋特色。作为一位学者型作家,格非在其创作途中始终在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小说创作的新思路,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市场经济、消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加之先锋文学自身所暴露出的弊端,以及作家个人所自觉做出的文学方向调整等多重合力的作用下,作家开始回归传统,对现实书写进行了执着的探索。格非转型后的作品更加注重故事性,人物形象也更加的丰富多彩,其中,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一改先锋期欲望化、符号化、失语化书写,女性形象在作品中走向主体和中心,作者深入挖掘其精神世界,从而呈现出更加具体,生动,鲜明的特征。以《欲望的旗帜》为开端,格非以个人所熟悉的知识分子生存样态为切入点,并不断拓展,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新世纪创作出的“江南三部曲”系统阐发了作家个人的乌托邦思想,作品中的陆秀米、姚佩佩、庞家玉更可谓是一脉相承,架构并闪现出格非乌托邦思想书写的框架和灵魂;近年来,格非重返乡关、回望故土,创作出的《望春风》以人物谱系架构文本,为读者讲述了一系列人物的生动故事;《月落荒寺》对前者进行了复归,讲述了当下社会里一批社会特殊群体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学,叙事学,意象运用尝试对此加以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章:其中绪论对目前格非小说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第一章,考察女性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结合作家个人的女性观,分析格非小说中不同时期对女性书写的重要意义;第二章,通过对格非小说作品的文本细读,运用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分析挖掘出作品中崇高型的化身、爱情的傀儡、欲望的奴隶三种女性形象极其成因,并加以分析整理研究。第三章,指出作家的写作策略以及作者的知识分子写作立场。作者站在知识分子立场以“江南三部曲”为蓝本分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作者所有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花”这一意象探讨作家笔下的不同女性形象;最后指出作家人物塑造的目的及弊端。结语部分对格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总结概述。
其他文献
煤储层实质上是煤及其赋存流体的沉积层,本文设计了赋存不同流体的薄煤层模型,通过地震AVO技术来进行正演模拟,分析含不同类别流体储层的反射系数曲线随入射角度变化特征及叠
随着中国与北美地区国家关系的不断发展,北美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长,对汉语教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北美地区的区域型教材《汉语教学直通车》为研究对象,从教材的生词、课文、语法、文化、练习设置等方面分析归纳教材的区域性特色,并从整体编排、课文编排、生词编排等方面与国内通用型汉语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进行对比,以期为区域型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研
Gomecsys公司发布了下一代的发动机技术,在这种新型的设计中,偏心轮和齿轮围绕曲柄销与曲轴做相同方向的转动,在减小摩擦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效率
复杂地表往往使地震采集过程中控制炮点偏移的难度加大,面对地形复杂、近地表速度横向剧烈变化的黄土塬区,问题尤为突出。面对此类复杂探区,使用常规的线性动校方法监控炮点
目的通过RT—PCR反应获得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完整的血凝素基因(HA)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通过转染293T细胞进行了瞬时表达验证。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将其HA基因裂